搜索
首页 《西湖晚归》 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

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

意思: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

出自作者[宋]张良臣的《西湖晚归》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傍晚时分京城湖边景色的诗,通过对游人、游女、胡琴等意象的描绘,表达出一种闲适、愉悦的情感。 首句“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中,“帖帖”形容湖面的平静,“踏歌”则描绘了一幅人们沿湖边漫步、欢快踏歌的场景。而“游女锦相牵”则描绘了游女们轻盈的身姿和她们之间互相牵拉、嬉戏的情景。整句诗通过描绘湖面的平静和游人的欢乐,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第二句“凤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则描绘了傍晚时分京城街道的情景。由于人多,街道显得有些拥挤,人们纷纷抢路而行。而在这喧闹的人群中,还有拉胡琴的人在后边跟着船走,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和音乐的韵味。 整首诗通过对京城湖边傍晚时分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一种闲适、愉悦的情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些生活的气息和音乐的韵味,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意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京城湖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游女锦相牵。
凤城半掩人争路,犹有胡琴落后船。

关键词解释

  • 踏歌

    解释

    踏歌 tàgē

    [Ta-ge, singing and dancing at once] 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边歌边舞

    <

  • 帖帖

    读音:tiē tiē

    繁体字:帖帖

    意思:
     1.形容帖伏收敛之貌。
      ▶《释名•释床帐》:“床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宋·梅尧臣《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诗:“我马卧我庭,帖帖垂颈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