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意思: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个回巢却羡慕鸦。

出自作者[唐]韦庄的《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诗人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了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孤独和无奈。 首联“回头烟树各天涯,婺女星边远寄家。”展现了诗人回首望见的景色,烟树弥漫,伸向天涯,而自己却远离家乡,寄托在婺女星边。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颔联“尽眼楚波连梦泽,满衣春雪落江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色,满眼都是楚地的波涛和梦泽,身上落满了春雪和江花。这一联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颈联“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用雁和鸦的比喻,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雁和鸦都能双双得伴,一一归巢,而诗人自己却远离家乡,孤独漂泊。这种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尾联“谁道我随张博望,悠悠空外泛仙槎。”这里诗人用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比喻自己远离家乡,四处漂泊。谁说我跟随着张博望,在悠悠的天空之外,泛着仙槎呢?这一联通过用典,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用雁和鸦的比喻,以及用典,生动地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歌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思乡之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回头烟树各天涯,婺女星边远寄家。
尽眼楚波连梦泽,满衣春雪落江花。
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谁道我随张博望,悠悠空外泛仙槎。
作者介绍 韦庄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卒谥“文靖”。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关键词解释

  • 双双

    引用解释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

  • 争如

    读音:zhēng rú

    繁体字:爭如

    意思:(争如,争如)

     1.怎么比得上。
      ▶前蜀·韦庄《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

  • 一归

    引用解释

    1.归来或往来一次。《吕氏春秋·报更》:“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新唐书·何蕃传》:“事父母孝,学太学,岁一归。” 唐 刘沧 《赠颛顼山人》诗:“ 洛阳 紫陌几曾醉, 少室 白云时一归。”

    2.犹言同归。《文选·陆机<演连珠>》:“臣闻性之所期,贵贱同量;理之所极,卑高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