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凉理故书有感二首》 奏牍三千前日事,寓言十九暮年书。

奏牍三千前日事,寓言十九暮年书。

意思:奏牍三千前日事,寓言十九晚年的书。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新凉理故书有感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并不明确,所以我无法提供详细的背景信息。然而,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度思考和评论。 首联“□□先帝开宣室,频领群儒上石渠”,描绘了一个历史场景,即先帝在宣室中接见群儒,他们讨论着各种学问和思想。这一联为整首诗定下了历史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深思考。 “奏牍三千前日事,寓言十九暮年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以及对时间的感慨。三千奏牍代表了过去的历史,而寓言则代表了未来的可能性。诗人在暮年回顾过去,同时也在思考未来。 “色空勘破偏盲久,记诵俱忘一载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色空是佛教用语,指世间一切都是虚妄的,而记诵俱忘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淡泊和对人生的理解。 最后,“西晋诸人惟乐令,肯将石教矫玄虚”是对西晋时期的人物乐令的赞美。乐令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学问渊博的人,他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玄虚的学问。这也可以看作是对诗人自己的自我评价,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学问的态度。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对未来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学问追求的自我评价。这是一首深度思考和评论的诗,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先帝开宣室,频领群儒上石渠。
奏牍三千前日事,寓言十九暮年书。
色空勘破偏盲久,记诵俱忘一载馀。
西晋诸人惟乐令,肯将石教矫玄虚。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暮年

    读音:mù nián

    繁体字:暮年

    短语:余生 风烛残年 残生 残年 龙钟 天年 夕阳 余年

    英语:old age

    意思:晚年;老年。
      ▶三国·魏·曹操

  • 前日

    读音:qián rì

    繁体字:前日

    英语:eve

    意思:
     1.前些日子;往日。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汉·赵

  • 寓言

    读音:yù yán

    繁体字:寓言

    短语:中篇小说 小小说 侦探小说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英语:fable

    意思:
     1.有所寄托的话。
      ▶《庄子•寓言

  • 奏牍

    读音:zòu dú

    繁体字:奏牘

    意思:(奏牍,奏牍)

     1.书写奏章的简牍。
      ▶《史记•滑稽列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汉·王充《论衡•量知》:“断木为椠,析之为板

  • 三千

    读音:sān qiān

    繁体字:三千

    意思: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