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踏莎行·闲院秋千》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

意思:画楼晚上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刚小。

出自作者[宋]杜安世的《踏莎行·闲院秋千》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千拆毁后,面对着庭院中的绿苔、归巢的燕子和初小的梅花,感伤地回忆着过去的青春和欢乐,以及因书信稀少而产生的烦恼。 首句“闲院秋千,又还拆了”直接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秋千拆毁,预示着春天的结束,青春的消逝。接着,“绿苔遍地青春老”一句,描绘出庭院中一片青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女子的孤独。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两句描绘了外部环境的生机勃勃与女子的内心感受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女子的孤独和哀愁。燕子归巢,梅花初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然而对于女子来说,这一切都与她无关。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罗衣渐减怯风峭”三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身体状况和内心的烦恼。女子身体窈窕轻盈,但烦恼却如影随形。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子逐渐感到罗衣变得单薄,无法抵挡寒风的侵袭,这进一步暗示着青春的流逝和女子的无奈。 “韶华好景想多才,厌厌只为书音少”两句是女子的内心独白。她回忆着过去的美丽时光,但书信却越来越稀少,这使得她的心情愈发沉重。这两句表达了女子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揭示了她对书信稀少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女子面对青春流逝和书信稀少的无奈和哀愁。它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青春的短暂,同时也揭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怨和寂寞。这首诗的韵律优美,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闲院秋千,又还拆了。
绿苔遍地青春老。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
罗衣渐减怯风峭。
韶华好景想多才,厌厌只为书音少。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关键词解释

  • 初小

    读音:chū xiǎo

    繁体字:初小

    英语:lower primary school

    意思:见“初级小学”。

    近义词: 完小

    反义词:

  • 日晚

    读音:rì wǎn

    繁体字:日晚

    意思:犹傍晚。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饟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北周·庾信《春赋》:“三日曲水向河津

  • 画楼

    读音:huà lóu

    繁体字:畫樓

    意思:(画楼,画楼)
    雕饰华丽的楼房。
      ▶唐·李峤《晚秋喜雨》诗:“聚霭笼仙阁,连霏绕画楼。”
      ▶宋·李清照《浪淘沙•闺情》词:“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