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意思:傍晚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和情感的诗,通过对环境、动作和声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离别的感伤。 首句“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诗人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槐烟袅袅升起,在池馆周围弥漫,阳光透过葱茏的草木,洒下余晖。这样的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凄美而富有生机的离别场景。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这两句诗直接点出了离别的主题。诗人身在客中,与同伴分别,站在关外,心中充满不舍。这种情感通过“无偶坐”和“惜离群”三个字眼表达得淋漓尽致。 “烛至萤光灭”和“荷枯雨滴闻”是两个具体的动作和声音,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烛光照亮了黑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萤火虫的微光逐渐熄灭,象征着离别后的寂静和黑暗。荷叶枯萎,雨滴落下,这种声音让人感到凄凉和孤独。 最后,“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芸阁友的深深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寂寞离别的感伤。诗人将离别之痛比作“滞扬云”,形象生动,令人感同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环境、动作和声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寂寞和感伤。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芸阁友,寂寞滞扬云。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葱茏

    读音:cōng lóng

    繁体字:蔥蘢

    英语:luxuriantly green

    意思:(葱茏,葱茏)

     1.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
      ▶晋·郭璞《江赋》:“涯灌芊萰,潜荟葱茏。

  • 向夕

    读音:xiàng xī

    繁体字:曏夕

    意思:傍晚;薄暮。
      ▶晋·陶潜《岁暮和张常侍》诗:“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唐·刘长卿《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诗:“向夕敛微雨,晴开湖上天。”
      ▶宋·

  • 槐烟

    读音:huái yān

    繁体字:槐煙

    意思:(槐烟,槐烟)
    指枝叶茂密的槐树。
      ▶南朝·梁简文帝《玄圃园讲颂序》:“风生月殿,日照槐烟。”
      ▶唐·秦韬玉《曲江》诗:“曲沼深塘跃锦鳞,槐烟径里碧波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