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六日会灵火》 大臣骄蹇不从祀,岳灵不歆为不恭。

大臣骄蹇不从祀,岳灵不歆为不恭。

意思:大臣骄横不随从祭祀,贺拔岳灵不散为不敬。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十六日会灵火》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针对当时皇帝兴建三宫,而三宫建筑过于豪华,导致玉清昭应宫火灾,皇帝却将此归咎于天意,而非自身过错的情况而写的。诗中表达了对皇帝的批评和对天意的理解,认为天意是在警示皇帝,而不是对某个特定的人或事件进行惩罚。 诗中首先描绘了玉清昭应宫火灾的场景,描述了火灾的严重程度和破坏性,以及火灾发生后皇帝的应对措施。接着,诗中表达了对当时大臣的批评,认为他们应该对火灾负责,而不是将责任推给天意。最后,诗中引用了历史上的洪水事件,来比喻皇帝应该对天意的警示有所警醒,而不是对灾难视而不见。 整首诗语言简练,表达清晰,通过具体的描绘和引证,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天意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皇帝的期望和批评。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历史事件来表达了对天意的理解和对皇帝的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章圣皇帝兴三宫,三宫鼎峙何崇崇。
天圣七年六月尾,玉清始灾坛宇空。
于今二十有五载,上元後夜星轸中。
乃闻会灵五殿火,丹焰彻天明月红。
千楹万栋一夕尽,赤烟奔突西南风。
先时二日车驾幸,为民祈福输清衷。
大臣骄蹇不从祀,岳灵不歆为不恭。
若此示变犹影响,宜鉴陛下无惰容。
神非怒乙遂及甲,天意警圣不警凶。
不独洪水累尧德,尧仁未忍流驩共。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不恭

    读音:bù gōng

    繁体字:不恭

    英语:disrespectful

    意思:
     1.不尊敬;不严肃。
      ▶《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姦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

  • 大臣

    读音:dà chén

    繁体字:大臣

    短语:高官厚禄 当道 达官贵人 鼎

    英语:chancellor

    意思:
     1.官职尊贵之臣。
      ▶《左传•昭公元年》:

  • 骄蹇

    读音:jiāo jiǎn

    繁体字:驕蹇

    英语:proud and disrespectful

    意思:(骄蹇,骄蹇)
    亦作“骄謇”。
     傲慢,不顺从。
      ▶《公羊传•襄公十九年》:

  • 不从

    读音:bù cóng

    繁体字:不從

    意思:(不从,不从)

     1.不服从;不听从。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后汉书•韩棱传》:“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