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归》 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庭通画鹢津。

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庭通画鹢津。

意思:桃花坞接待猿猴寺,野竹院通画鹢津。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寄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三年的漂泊生涯,以及他对家乡和安宁生活的向往。首联“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展现了游子三年来四处奔波,风尘仆仆的生活状态,同时以“只见长安不见春”表达了他在追求功名或事业的过程中,失去了对生活的欣赏和享受。颔联“马过雪街天未曙,客迷关路泪空频”,进一步描绘了游子在寒冷、艰辛的环境中孤独前行的形象,同时表现出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感到迷茫和无助的情感。颈联“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庭通画鹢津”,以美景反衬哀情,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安宁生活的思念和向往。尾联“早晚相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展现了游子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完成身上的责任与使命,最终回归安宁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游子漂泊生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
马过雪街天未曙,客迷关路泪空频。
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庭通画鹢津。
早晚相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桃花坞

    引用解释

    1.地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以盛产木版年画而著名。

    2.地名。在 安徽省 和县 西四、五里。传为 唐 张籍 读书处。 明 冯惟敏 《粉蝶儿·五岳游囊杂咏》套曲:“ 罗汉岩 天长地久, 桃花坞 緑肥红瘦。”

    读音:táo huā wù

  • 桃花

    读音:táo huā

    繁体字:桃花

    短语:水葫芦 栀子 款冬 紫菀 山花 晚香玉 芍药 刨花 鸡冠花 夹竹桃 康乃馨 风信子 报春花 玫瑰 紫罗兰 唐 金盏花 美人蕉 鸢尾 藏红花 水仙 菁 樱花 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