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河传·华堂重厦》 玉指钿徽,总是挑人心眼。

玉指钿徽,总是挑人心眼。

意思:玉指钿徽,总是挑人心眼。

出自作者[宋]贺铸的《河传·华堂重厦》

全文赏析

这首词写送别宴会上的情景,词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送别宴会上的悲欢交织的情景,表达了离愁别绪的主题。 首句“华堂重厦,向尊前更听,碧云新怨。”描绘了送别宴会的场地,华美的堂厦、尊贵的宴席,而在这奢华的环境中,人们更能听到别离的新怨。这里用“碧云新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的离愁别绪。 “玉指钿徽,总是挑人心眼。”这句写宴会上的音乐,玉指拨动琴弦,钿徽闪闪,动听的音乐总是挑动人的心弦。这里通过音乐来衬托人们内心的感情。 “恨随红蜡短。彩旗影动船头转。”这两句表达了时光流逝,离别在即的意思,红蜡燃尽,彩旗飘动,船头即将转向,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 “双桨凌波,惟念人留恋。”这句写人们面对离别的无奈,双桨划动,波涛汹涌,人们只能默默地留恋。 “江上暮潮,隐隐山横南岸。奈离愁、分不断。”最后两句写别离后的景色和心情,江上的暮色和潮水,隐约可见的山脉横在南岸,离别的愁绪无法割舍。这里通过自然景色来衬托人们内心的离愁别绪。 整首词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将送别宴会上的情景和人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离愁别绪的主题。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华堂重厦,向尊前更听,碧云新怨。
玉指钿徽,总是挑人心眼。
恨随红蜡短。
彩旗影动船头转。
双桨凌波,惟念人留恋。
江上暮潮,隐隐山横南岸。
奈离愁、分不断。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解释

  • 心眼

    读音:xīn yǎn

    繁体字:心眼

    短语:手段 伎俩 一手 手腕 招 手法

    英语:(n) consideration; thoughtfulness; ability to be considerate

  • 总是

    解释

    总是 zǒngshì

    [always] 永远地;无例外地

    引用解释

    1.总归是;全都是。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宋 黄公度 《青玉案》词:“霜桥月

  • 玉指

    读音:yù zhǐ

    繁体字:玉指

    意思:
     1.称美人的手指。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之四十一》:“朱口发艳歌,玉指弄娇絃。”
      ▶唐·孟浩然《宴张记室宅》诗:“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

  • 钿徽

    读音:diàn huī

    繁体字:鈿徽

    意思:(钿徽,钿徽)
    镶嵌在七弦琴上用螺钿做的指示十三个音节的标志。引申为乐音。
      ▶宋·贺铸《河传》词:“玉指钿徽,总是挑人心眼。恨随红蜡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