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正月十六日夜二绝》 村西递余韵,应胜此间闻。

村西递余韵,应胜此间闻。

意思:村西递余音,应该比这里听到。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正月十六日夜二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二更风薄竹,悲吟连夜分。村西递余韵,应胜此间闻》,它是一首描绘夜晚竹林风声和悲吟的诗。通过对这种自然声音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二更风薄竹,悲吟连夜分”直接描绘了夜晚的情景,深夜的竹林被风吹过,发出薄薄的声音,伴随着连续不断的悲吟。这里的“二更风薄竹”给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夜晚氛围,而“悲吟”一词则暗示了某种不寻常的情感或事件。 “村西递余韵,应胜此间闻”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对这种声音的深度思考和评价。诗人认为,从村西传来的声音,虽然可能不如近处的风声那么清晰,但它的余韵和深度却可能更胜一筹。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他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欣赏,同时也可能包含着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竹林的风声和悲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欣赏,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这种对自然声音的描绘和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和声音,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寂静的氛围,使人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声音的评价和思考,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使这首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更风薄竹,悲吟连夜分。
村西递余韵,应胜此间闻。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余韵

    读音:yú yùn

    繁体字:餘韻

    英语:aftertaste

    意思:(余韵,余韵)

     1.宋·欧阳修《岘山亭记》:“其(指羊祜、杜预)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流风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

  • 此间

    读音:cǐ jiān

    繁体字:此間

    短语:此地 这里 这边 此

    英语:here

    意思:(此间,此间)
    这里,此地。
      ▶宋·王铚《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