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意思:边城苦响箭,羽檄飞京都。

出自作者[魏晋]左思的《咏史》

全文创作背景

[魏晋]左思的《咏史》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左思在洛阳生活期间,深感仕途坎坷,政治腐败,对自己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影响,这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其次,左思通过观察历史,对历史上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产生了强烈的愤慨,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具体来说,《咏史》其一中“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两句,就是左思借以隐喻在魏晋门阀制度下,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他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意谓: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作者介绍 左思简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另外,其《咏史诗》、《娇女诗》也很有名。其诗文语言质朴凝练。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关键词解释

  • 羽檄

    读音:yǔ xí

    繁体字:羽檄

    英语:an urgent message or dispatch calling men to arms

    意思: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

  • 京都

    读音:jīng dū

    繁体字:京都

    短语:京 都 北京

    英语:Kyoto

    意思:京师;国都。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着绝世于皇极,显祸败及京都。”<

  • 鸣镝

    读音:míng dí

    繁体字:鳴鏑

    英语:whistling arrow

    意思:(鸣镝,鸣镝)

     1.即响箭。矢发射时有声,故称。
      ▶《史记•匈奴列传》:“冒顿乃作为鸣镝,习

  • 边城

    读音:biān chéng

    繁体字:邊城

    意思:(边城,边城)

     1.指靠近国界的城市。
      ▶《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暑雨止,大寒起,万物实然,利以填塞空郄,缮边城,涂郭术。”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