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喜雨口号九首呈潘侯》 扶杖追凉看稻花,不烦轧轧踏沟车。

扶杖追凉看稻花,不烦轧轧踏沟车。

意思:拄着手杖追凉看稻花,不必麻烦轧轧踏沟车。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喜雨口号九首呈潘侯》

全文赏析

扶杖追凉看稻花,不烦轧轧踏沟车。 残年无以酬公上,长作输租第一家。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村丰收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扶杖追凉看稻花”,诗人拄着拐杖到田间乘凉,看到一片片金黄的稻花,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这里,“追凉”二字点出了作者的目的地是田间,而“稻花”则给人一种丰收的感觉。 “不烦轧轧踏沟车”,作者看到农民们不用费力就能轻松地用沟车把水引到田里,感到非常轻松愉快。这里,“不烦”二字说明了农民们对沟车的使用非常熟练,而“轧轧”则描绘了沟车的声音,给人一种繁忙而有序的感觉。 “残年无以酬公上”,作者在晚年时期,无法回报公上的恩情,只能尽力为公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里,“残年”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酬公上”则表达了作者对公上的感激之情。 “长作输租第一家”,作者表示自己会一直把收租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这里,“长作”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收租的决心和责任感;“输租”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村丰收场景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公上的感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扶杖追凉看稻花,不烦轧轧踏沟车。
残年无以酬公上,长作输租第一家。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稻花

    读音:dào huā

    繁体字:稻花

    意思:稻的花。
      ▶宋·梅尧臣《田家》诗:“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
      ▶宋·范成大《新凉夜坐》诗:“江头一尺稻花雨,窗外三更蕉叶风。”

  • 轧轧

    读音:yà yà

    繁体字:軋軋

    英语:scrunch

    意思:(轧轧,轧轧)

     1.难出貌。
      ▶《史记•律书》:“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
     

  • 扶杖

    读音:fú zhàng

    繁体字:扶杖

    英语:cane

    意思:拄杖。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唐·韩愈《人日城南登高

  • 追凉

    读音:zhuī liáng

    繁体字:追涼

    意思:(追凉,追凉)

     1.南朝·梁·庾肩吾《和晋安王薄晚逐凉北楼回望应教》:“向夕纷喧屏,追凉飞观中。”
      ▶唐·杜甫《羌村》诗之二:“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