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又示宗武》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意思: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又示宗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对一个年轻人的赞美来表达自己的期望和鼓励。 首先,“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两句描绘了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年轻人的形象。他正在寻找新的诗句,以符合新的律法,同时将书籍摊开在床上,展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两句则表达了年轻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他尝试吟诵诗句,不羡慕那些华丽的书籍,而是追求真正的知识。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两句描绘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他按照时令饮酒,享受生活,同时期待着明年的成长和进步。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两句表达了年轻人应该广泛阅读、积累知识,他对文章和文学的热爱表明他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两句表达了年轻人的志向和追求,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并且希望与三千弟子一起前行。 最后,“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两句是杜甫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他希望年轻人能够像曾参和子游一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达到更高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年轻人的赞美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年轻一代的鼓励。这首诗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新知

    读音:xīn zhī

    繁体字:新知

    英语:new knowledge

    意思:新结交的知己。语本《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晋·陶潜《乞食》诗:“情欣新知劝,

  • 觅句

    读音:mì jù

    繁体字:覓句

    英语:seek a telling line

    意思:(觅句,觅句)
    指诗人构思、寻觅诗句。
      ▶唐·杜甫《又示宗武》诗:“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