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同龛把茅下,客来不识住庵人。
意思:弥勒同完把茅草下,客人来不知道住庵人。
出自作者[宋]李弥逊的《次韵林仲和筠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在山谷中披开榛莽,取出新奇的宝物,并在庵中接待客人的诗。这首诗充满了宁静、自然和闲适的气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独特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青青谷口自披榛,断取它方宝界新。”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谷中披开榛莽的场景,从中取出了新奇的宝物。这里的“青青谷口”象征着诗人所处的幽静环境,而“自披榛”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探索、发现的过程,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断取它方宝界新”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发现新奇事物的惊喜和兴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弥勒同龛把茅下,客来不识住庵人。”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庵中的生活状态,他和弥勒菩萨同住在一个茅屋里,接待来访的客人时,他们并不认识这位住在庵中的人。这里的“弥勒同龛”象征着诗人的平和心态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把茅下”则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客来不识住庵人”则表达了诗人独自隐居、不为人知的独特个性,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整首诗充满了宁静、自然和闲适的气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独特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生活、探索未知、简朴自足、独特个性的诗人形象。这首诗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然,如何在简朴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