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意思: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不齐。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登上高塔时所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怀旧之情。 首联“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表达了作者骑马出城,漫无目的的游荡,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孤独。第二联“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作者独自登上高塔,与白云相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渴望与自然相融的情感。第三联“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作者站在高塔上,俯瞰着晚风吹拂下的虚栏和远处的碧绿山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在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作者在诗中多次提到鸾鹤,这些神兽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自由,因此作者可能是在借此表达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六年未见的老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旧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
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
[昔尝与钱舍人登青龙寺上方,同望蓝田山,各有绝句。
钱诗云:“偶来上寺因高望,松雪分明见旧山。
”]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参差

    读音:cēn cī

    繁体字:參差

    英语:irregular

    意思:(参差,参差)

     1.不齐貌。
      ▶《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汉·张衡《西京

  • 潇洒

    读音:xiāo sǎ

    繁体字:瀟灑

    短语:绘声绘色 活泼 活 有声有色 呼之欲出 有血有肉 声泪俱下 飘洒

    英语:pizazz

    意思:(参见潇洒,潇洒)

  • 虚槛

    读音:xū kǎn

    繁体字:虛檻

    意思:(虚槛,虚槛)
    栏杆。
      ▶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伏虚槛于前殿,临曲池而行觞。”
      ▶晋·陆云《登臺赋》:“凭虚槛而远想兮,审歷命于斯堂。”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