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晓发兴州入陈平路》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意思:怎么知道报恩的人,天子一忠臣。

出自作者[唐]苏颋的《晓发兴州入陈平路》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是一首描绘诗人巡行巴岷时的所见所感的诗。诗中描绘了巴岷的美丽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的关怀,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上的迁谪和苦难,以及报恩忠臣的形象。 首先,诗中描绘了诗人巡行巴岷的情景。他每年都会来到这里,巡视工作,同时欣赏这里的山水美景。诗中的“旌节”是古代使者所持的节,象征着使者的权威和使命。在这里,诗人用它来象征自己作为朝廷使者的身份,显示了他的权威和使命感。 诗人描述了他在暮色中在青嶂中宿营,早晨离开绿江,看到春天的新景象。这里的“青嶂”和“绿江”形象地描绘了巴岷山水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关怀。 接着,诗人描述了当地的鱼贯马队和猿猴,这些动物在树林中奔跑,表现出巴岷的生机勃勃。这些细节描绘了巴岷的自然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的关怀。 诗人在描述历史时,提到了当地的邑祠和溪道,这些都是历史上的遗迹,见证了巴岷的历史变迁。这里的“旧史”和“恒情”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苦难。 最后,诗人以报恩者形象和天子一忠臣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他感叹自己虽然也是迁谪者之一,但并不感到苦难厌倦,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行动是为了报答皇恩,做一个忠诚的臣子。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巡行巴岷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的细节描绘和情感表达都非常生动,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关键词解释

  • 忠臣

    读音:zhōng chén

    繁体字:忠臣

    英语:official loyal to his sovereign

    意思:忠于君主的官吏。
      ▶《国语•越语下》:“﹝吴王﹞信谗喜优,憎辅远弼,圣人不

  • 报恩

    报答恩惠。《汉书·盖宽饶传》:“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 宋 梅尧臣 《双羊山会庆堂记》:“堂之前许其置佛,俾报恩奉佛两得焉。” 方之 《杨妇道》:“求你们哪位借点粮食给我,我今生还不了债,来生做牛马报恩!”

    读音:bào ēn

    反义词:报仇 忘恩 复仇

  • 天子

    读音:tiān zǐ

    繁体字:天子

    短语:王 帝王 君 君主 可汗 统治者 陛下 帝 沙皇 上 国王 当今 国君

    英语:a Son of Heaven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