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文应上人》 厌此俗人群,暂来还却旋。

厌此俗人群,暂来还却旋。

意思:满足这一习俗人群,暂时回到了旋转。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赠文应上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山林、追求内心宁静的诗。通过对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进行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深热爱。 首句“栖迟青山巅,高静身所便”,诗人选择在青山之巅居住,这个选择显然是为了追求一个宁静的环境。这里的“栖迟”是一个动词,表示居住的意思。而“高静”则是对环境的描述,表明这个地方环境幽静,适合居住。 “不践有命草,但饮无声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他不踩踏有命草,只饮用周围的无声泉,这种对自然尊重和保护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同时,“无声泉”的描述也暗示了环境的宁静和幽美。 “斋性空转寂,学情深更专”两句,描述了诗人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斋性空转寂,是指生活环境的寂静和清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灵和安静。学情深更专,则表明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专注,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内心的追求和坚守。 “经文开贝叶,衣制垂秋莲”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他研读经文时,打开贝叶,这是对佛教文化的象征。而他的衣着则垂着秋莲,秋莲是佛教文化中莲花的一种,常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高尚。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坚守。 最后,“厌此俗人群,暂来还却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人群的厌倦,他选择来到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但并非长久之计,只是暂时离开而已。这种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追求内心宁静的景象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深热爱。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描述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栖迟青山巅,高静身所便。
不践有命草,但饮无声泉。
斋性空转寂,学情深更专。
经文开贝叶,衣制垂秋莲。
厌此俗人群,暂来还却旋。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人群

    读音:rén qún

    繁体字:人群

    短语:人潮

    英语:a crowd

    意思:众人;成群的人。
      ▶《庄子•天道》:“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 俗人

    读音:sú rén

    繁体字:俗人

    英语:layman

    意思:
     1.庸俗的人;鄙俗的人。
      ▶《荀子•儒效》:“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后汉书•张衡传

  • 来还

    读音:lái huán

    繁体字:來還

    意思:(来还,来还)
    归来;回来。
      ▶《史记•陈杞世家》:“﹝楚庄王﹞已诛徵舒(夏徵舒),因县陈而有之,群臣毕贺。
      ▶申叔时使于齐来还,独不贺。”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