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月十四日书事(二首)》 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意思:黄门忽然报告文渊阁,天子召讲官看书。

出自作者[明]方孝孺的《二月十四日书事(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风软彤庭尚薄寒,御炉香绕玉阑干。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 首句“风软彤庭尚薄寒,御炉香绕玉阑干。”描绘了一个微寒的清晨,微风轻轻吹过,宫廷中还带着初寒的气息,但御炉的香气却缭绕在玉石栏杆之间。这里的“风软”和“薄寒”形成对比,给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感觉,而“御炉香绕”则增添了宫廷的庄重和神秘感。 第二句“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描述了宫廷中的黄门突然通报文渊阁的消息,原来是天子正在看书,并召集讲官。这里的“黄门”指的是宫廷内的侍从人员,“文渊阁”则是皇帝读书的地方,而“天子看书召讲官”则暗示了皇帝对学问的重视和勤政爱民的形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宫廷中的景象和事件,展示了皇帝的勤政爱民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学问和知识的尊重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宫廷诗,通过描绘宫廷中的景象和事件,展示了皇帝的勤政爱民形象和对学问和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软彤庭尚薄寒,御炉香绕玉阑干。
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关键词解释

  • 文渊阁

    引用解释

    1. 明 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之所。 明太祖 始建于 南京 奉天门 东。 成祖 迁都 北京 ,又于宫内东庑南建 文渊阁 。后置 文渊阁 大学士。《明史·艺文志一》:“ 永乐 四年,帝御便殿閲书史,问 文渊阁 藏书。”

    2. 清 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 乾隆 四十年(1775年)修建,在 北京 旧紫禁城内。《四

  • 黄门

    读音:huáng mén

    繁体字:黃門

    英语:the Yellow Door

    意思:(黄门,黄门)

     1.宫禁。
      ▶《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

  • 讲官

    读音:jiǎng guān

    繁体字:講官

    意思:(讲官,讲官)
    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东宫侍讲官员。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四:“会天章阁待制阙,讲官李淑等荐史馆检讨王洙,事在中书,未行。”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