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弘顗三藏院》 却倒流兮无处去,碧海含空日初曙。

却倒流兮无处去,碧海含空日初曙。

意思:反过来流动无处可去,碧海含空一天刚亮。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题弘顗三藏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佛教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琼瑰”、“庭花开”、“醍醐”、“宝楼阁”等,这些意象既体现了佛教的神秘和庄重,又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深深热爱。 “卷帘潇洒无尘埃”一句,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清净和洒脱,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和对尘世的超脱。 “信心弟子时时来”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以及对弟子们的引导和激励。 “梵僧梦里授微言”一句,描绘了作者在梦中受到梵僧的启示和教诲,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水精一索香一炉”和“红莲花舌生醍醐”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佛教修行中的清净和醍醐灌顶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最后,“四音俱作清且柔,爱河浊浪却倒流”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音乐的高度赞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俗之爱的超越和放下。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佛教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仪清态淡雕琼瑰,卷帘潇洒无尘埃。
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
灌顶坛严伸畐畐塞,三十年功苦拘束。
梵僧梦里授微言,雪岭白牛力深得。
水精一索香一炉,红莲花舌生醍醐。
初听喉音宝楼阁,如闻魔王宫殿拉金瓦落。
次听妙音大随求,更觉人间万事深悠悠。
四音俱作清且柔,爱河浊浪却倒流。
却倒流兮无处去,碧海含空日初曙。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空日

    读音:kōng rì

    繁体字:空日

    意思:
     1.不标日期。犹某日。
      ▶宋·苏轼《论桩管坊场役钱札子》:“元祐元年六月空日,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轼白。”
     
     2.闲空的日子。
      ▶清·黄六

  • 倒流

    读音:dào liú

    繁体字:倒流

    短语:对流 潮流 意识流 自流

    英语:regorge

    意思:
     1.水从下游流向上游。
      ▶《后汉书•西南夷传》:“有

  • 碧海

    读音:bì hǎi

    繁体字:碧海

    意思:
     1.传说中的海名。
      ▶《海内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隋·薛

  • 却倒

    读音:què dǎo

    繁体字:卻倒

    意思:(却倒,却倒)
    反倒,反而。
      ▶《水浒传》第二四回:“小人先妻是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是件件都替的小人。”
      ▶《西游记》第四七回:“汝等脸嘴丑陋,只恐唬了人,

  • 无处

    读音:wú chǔ

    繁体字:無處

    意思:(无处,无处)
    I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
       ▶《孟子•公孙丑下》:“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注:“我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