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日感伤(先人下世忌)》 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

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

意思: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

出自作者[明]戴良的《九日感伤(先人下世忌)》

全文赏析

这首诗《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途独倚楼》是一首深切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九日)时,独自一人在楼头,面对着远方的景色,怀念着远方的亲人。 首句“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途独倚楼”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重阳节的特殊情感,悲秋之情与重阳节的氛围相吻合,更增添了诗的悲伤色彩。而“独”字则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仍身处异乡,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孤独和寂寞。 “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楼头所见到的景象,他曾经亲手种下的白杨树已经长高长大,但这些都不在原来的地方。而他头上的黄菊也暗示了作者已经步入老年,表达了作者对年华已逝的无奈和悲凉。 “悠悠岁月只添老,靡靡湖山已倦游”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给作者带来的衰老和疲惫感,曾经的壮志豪情也已经消磨殆尽。同时,“已倦游”也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熟悉的湖山已经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最后,“只有思亲双泪眼,寒江忍付水东流”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眼泪已经无法承载这种思念之情,只有任由泪水流淌。最后一句“寒江忍付水东流”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深深的无奈和哀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时作者的孤独、寂寞、衰老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的无奈和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途独倚楼。
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
悠悠岁月只添老,靡靡湖山已倦游。
只有思亲双泪眼,寒江忍付水东流。

关键词解释

  • 黄菊

    读音:huáng jú

    繁体字:黃菊

    意思:(黄菊,黄菊)

     1.黄色的菊花。
      ▶唐·刘长卿《感怀》诗:“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唐·姚合《寄主客郎中》诗:“吟诗红叶寺,对酒黄菊

  • 白杨

    读音:bái yáng

    繁体字:白楊

    英语:poplar

    意思:(白杨,白杨)

     1.树名。又名毛白杨,俗名大叶杨。
      ▶晋·陶潜《輓歌诗》:“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 此生

    读音:cǐ shēng

    繁体字:此生

    意思:这辈子。
      ▶唐·李商隐《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里,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