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避石攀萝去不迷,行时举步似丹梯。

避石攀萝去不迷,行时举步似丹梯。

意思:避开岩石攀登萝去不迷,运行时举步像丹梯。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诗,通过对攀萝避石、海日东照、云山寺院、竹树溪影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山间行走的感受和体验。 首联“避石攀萝去不迷,行时举步似丹梯。”描绘了诗人攀爬岩石,抓住藤萝前行,这样一种探险和挑战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的坚韧和决心。而“举步似丹梯”则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行走在山路上的感觉,增添了诗的趣味。 颔联“东轩海日已先照,下界晨鸡犹未啼。”描绘了东边的窗户已经沐浴在阳光之中,而山下的人家鸡鸣尚未来临。这种对比表现出诗人已经身处高处,远离尘嚣,与自然更为接近。 颈联“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峦,寺庙隐藏在其中,竹树掩映的溪流若隐若现。这些景象都体现了山间的幽静和神秘。 尾联“谢公吟望多来此,此地应将岘首齐。”诗人以谢灵运自比,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喜爱之情。这里的美景应该和岘山(位于湖北襄阳)等地一样美丽。这一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文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山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仰。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绘,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避石攀萝去不迷,行时举步似丹梯。
东轩海日已先照,下界晨鸡犹未啼。
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
谢公吟望多来此,此地应将岘首齐。
作者介绍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行时

    读音:xíng shí

    繁体字:行時

    英语:in vogue

    意思:(行时,行时)
    时行。谓见重于当时。
      ▶清·李渔《怜香伴•欢聚》:“自家京师第一个行时的宾相便是。”
      ▶

  • 举步

    读音:jǔ bù

    繁体字:舉步

    英语:step

    近义词: 拔脚、拔腿、拔步、动脚

    解释:〈书〉迈步~维艰。

    详细释义:迈开脚

  • 迷行

    读音:mí xíng

    繁体字:迷行

    意思:犹迷向。
      ▶宋·张耒《叙雨》诗:“土飘尘扬兮,迷行错步。”

    解释:1.犹迷向。

    造句:三、休闲内

  • 丹梯

    读音:dān tī

    繁体字:丹梯

    意思:
     1.红色的臺阶。亦喻仕进之路。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蹝步陵丹梯,并坐侍君子。”
      ▶黄节注:“丹梯,丹墀也。”
      ▶唐·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