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木兰花/玉楼春》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意思:墙头丹杏雨我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出自作者[宋]晏几道的《木兰花/玉楼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充满了情感和诗意。 首先,诗的开头,“秋千院落重帘暮”,描绘了一个暮色中的庭院,秋千在风中摇摆,院落深处的重帘低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彩笔闲来题绣户”,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载曹植曾用五色笔写文章,后因饮酒过量,用素笔题诗几首后即昏晕落笔,自嘲名过其实,此处诗人用此典故表达自己闲居寂寞,无人相伴的孤独。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这两句描绘了院落内的景象,墙头的红杏在雨后残花犹存,门外的绿杨在风后飘絮。这里诗人用红、绿两种颜色来描绘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无法再得的遗憾。诗人似乎在问:“我的爱慕之人如今身在何处?”而答案似乎是:“她或许已经离开了,只留下我独自怀念。”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匹骏马认出了旧时的道路,嘶叫着跑过桥的东边。这里诗人用马儿的怀念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无法再得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诗意,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它是一首优美的诗,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千院落重帘暮。
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
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关键词解释

  • 杏雨

    读音:xìng yǔ

    繁体字:杏雨

    意思:杏花雨。
      ▶宋·苏轼《墨花》诗:“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元·张可久《金字经•偕李溉之泛湖》曲:“杏雨沾罗袖,柳云迷画船。”参见“杏花雨

  • 墙头

    读音:qiáng tóu

    繁体字:墻頭

    英语:top of the wall

    意思:(墙头,墙头)
    亦作“墻头”。
     
     1.围墻的上端。
      ▶唐·于鹄《题美人》诗:“秦

  • 花门

    引用解释

    1.山名。在 居延海 北三百里。 唐 初在该处设立堡垒,以抵御北方外族。 天宝 时为 回纥 占领。后因以“花门”为 回纥 的代称。 唐 杜甫 《哀王孙》诗:“ 花门 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哀王孙》:“言圣德北服南单于,又言 花门 助顺,所以慰王孙也。”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 花门 、 吐蕃

  • 杨风

    引用解释

    见“ 杨风子 ”。

    读音:yáng fē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