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有悼二首,为徐伯荪烈士作》 王、万更延陵,连翩踵芳躅。

王、万更延陵,连翩踵芳躅。

意思:王、万更延陵,蹴鞠脚跟芳躅。

出自作者[近代]柳亚子的《有悼二首,为徐伯荪烈士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慷慨激昂、英雄气概的诗,主要描绘了一位英勇的侠客在乱世中挺身而出,为国报仇雪恨的故事。 首句“胡尘遍中原,侠风久不作”揭示了背景,即中原地区被外族侵略,侠义精神已久未出现。接着,“史公起东粤,手揭荆、高幕”引用了历史人物史可法的英勇事迹,呼吁英雄精神的重现。 “王、万更延陵,连翩踵芳躅”进一步以王、万二人为例,赞颂他们延续了英雄的传统,跟随前人的足迹。但“惜哉剑术疏,遗恨终寥廓”表达了遗憾,即使有心报国,也因武艺不精而留下遗恨。 然后,“桓桓东海君,祖烈中山族”开始描述主角,一位来自东海的英勇侠客,出身于中山族的英勇家族。“投身入穹庐,缨笠不辞辱”描述了他不畏艰难,投身抗战的决心。 “得当竞报汉,一击天地复”表达了侠客的决心,一定要为汉室报仇,恢复天地正义。“副车中非误,环柱走已蹙”描述了在战斗中,侠客遭遇险境,但仍坚持战斗。 “大憝既伏诛,群胡争 愕”描述了最终邪恶势力被消灭,外族侵略者惊愕不已。“遂令旃裘长,天半惊魂落”进一步描述了敌人被打败的惨状。 最后“成败非敢论,此功良不薄”表达了作者对侠客功绩的赞扬,无论成败,他的功绩都是不可磨灭的。 整首诗充满了对英雄侠客的赞美和对正义抗战的歌颂,同时也表达了对抗战艰难的感慨和对英雄功绩的敬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胡尘遍中原,侠风久不作。
史公起东粤,手揭荆、高幕。
王、万更延陵,连翩踵芳躅。
惜哉剑术疏,遗恨终寥廓。
桓桓东海君,祖烈中山族。
投身入穹庐,缨笠不辞辱。
得当竞报汉,一击天地复!
副车中非误,环柱走已蹙。
大憝既伏诛,群胡争 愕。
遂令旃裘长,天半惊魂落。
成败非敢论,此功良不薄!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柳亚子曾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关键词解释

  • 延陵

    读音:yán líng

    繁体字:延陵

    英语:Yanlin

    意思:
     1.古邑名。
      ▶春秋·吴邑,公子季札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江苏·常州市。
      ▶《公羊传•襄公

  • 连翩

    读音:lián piān

    繁体字:連翩

    英语:in close succession; together

    意思:(连翩,连翩)
    亦作“连鶣”。
     
     1.连续飞翔貌。
      

  • 芳躅

    读音:fāng zhú

    繁体字:芳躅

    英语:your whereabouts

    意思:指前贤的踪迹。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唐·司马贞述赞:“敏行讷言,俱嗣芳躅。”
      ▶《旧唐书•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