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qíng sī
繁体字:晴絲
意思:(晴丝,晴丝)虫类所吐的、在空中飘荡的游丝。 ▶唐·杜甫《春日江村》诗之四:“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裊晴丝,吹来闲庭院,
读音:cháng xū
繁体字:長須
造句:
读音:lú yān
繁体字:爐煙
意思:(炉烟,炉烟) 1.南朝·梁简文帝《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苏轼《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引用解释
亦作“裊裊”。 1.摇曳不定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平衢修且直,白杨信裊裊。”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玉鞭裊裊,如龙骄骑。” 黄节 《春夜与菑叟过小素梅阁听曲》诗:“褭褭春幡原曩见,深深帘烛又宵来。”
2.纤长柔美貌。 南朝 梁 王台卿 《陌上桑》诗之四:“鬱鬱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