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此癖,刻烛未为奇。
意思:古人如此嗜好,刻烛不为奇。
出自作者[宋]顾逢的《和文本公先生赠许端甫》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诗歌创作的赞美和敬仰之诗,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深深热爱和敬意。
首句“世上无难事,难中独有诗”就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性和艰难性的理解。它暗示了诗歌创作并非易事,需要经历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认为诗歌是世上最难但又最独特的艺术形式。
“看来都说易,吟到苦方知”进一步强调了诗歌创作的艰难和不易。它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入理解,即人们常常认为诗歌创作是容易的,但只有经历过创作的痛苦和艰辛,才能真正理解诗歌创作的艰难。
“潭影三年句,蝉声一字师”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创作一首好诗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需要反复修改和锤炼,就像在潭水中映照自己的诗句一样,需要反复琢磨和反思。同时,诗人也认为,学习诗歌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就像蝉声一样,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古人如此癖,刻烛未为奇”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专注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古人对诗歌的热爱和专注是值得尊敬的,他们为了创作一首好诗而彻夜不眠,甚至使用“刻烛”这种形式来限制时间来创作诗歌,这种专注和毅力是值得赞赏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艰难和不易的理解和敬意。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诗,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