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论语用不尽,世间何必许多书。
意思:一部《论语》用不完,世上哪会有许多书。
出自作者[宋]王柏的《题书目》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学识渊博但善于取舍的读书人的。
首句“博而寡要岂通儒”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读书人的初步印象。这里的“博”意味着他广泛阅读,涉猎广泛,对各种知识都有所了解;而“寡要”则暗示他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消化,这可能意味着他虽然知识丰富,但可能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精髓。因此,“岂通儒”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初步质疑,是否他真的算得上一个通儒(即博学多才的儒者)。
接下来的“三万牙签亦太虚”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读书人的藏书之多,用“三万牙签”形容其藏书之丰富,暗示他是一个热爱阅读、知识丰富的人。然而,“亦太虚”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批评,尽管藏书丰富,但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就如同空虚的太空,未免浪费。
第三句“一编论语用不尽”是对这位读书人的转变描述,他开始深入阅读,并真正理解并消化《论语》中的知识,这表明他开始真正理解并运用他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最后一句“世间何必许多书”则是对读书过多、知识过杂的反问,提醒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读书,不要被过多的书籍所困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这位读书人的学识渊博和善于取舍,同时也提醒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读书。诗人通过对比、反问等手法,表达了对读书和知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