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烦犹不读,何况淤泥莲。
意思:厌烦还不读,何况淤泥莲。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又和岳祠谢发题岳寺平法华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内敛的感觉,充满了哲理和深思。诗人通过描绘宴坐、庭芜、焚修等景象,表现了一种修行者的孤独和苦谛,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诗歌和文化的深厚底蕴。
首联“宴坐几何年,庭芜与砌连”,通过“宴坐”形象地描绘出诗人静修的状态,而“几何年”则表现出他修行的持久。庭芜与砌连,进一步描绘出寂静、稍显落寞的环境,也暗示着诗人修行的心境。
颔联“焚修真谛苦,功地得无圆”,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修行的艰辛和追求。“焚修”形象地描绘出修行的艰苦,“真谛苦”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真谛的深入理解。而“功地得无圆”则暗示着修行之路无尽无休,永无止境。
颈联“阙里诗三百,濑级文五千”,诗人借用了《诗经》和《易经》的典故,展示了他对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暗示着他在修行中不忘诗文,寻求心灵上的滋养。
尾联“厌烦犹不读,何况淤泥莲”,则以“厌烦犹不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琐的不屑,而“何况淤泥莲”则进一步表达出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越,以及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坚守。
整首诗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诗人的内心独白。诗人在修行中寻求真谛,同时也通过诗文寻求心灵上的滋养。他对世俗的繁琐和不屑,更突显出他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