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意思:父母应加倍高兴,爱你在霜台。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着对亲人和京师的热切思念之情的诗。 首句“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巷子里卧病,忽然看到传舍驶来的马匹,表达出一种意外的惊喜。这里,“骢马”是骏马,象征着诗人的期待和希望,“忽惊”则透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感。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同时也透露出对京师的热切期待。 “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想象着友人的驿船在江风中行驶,如同在催促他尽快回家乡;而书信则是家乡亲人对他的思念和期待的象征,如同海雁一样催促他早归。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母亲的喜悦。他想象着母亲看到他回到家乡,一定会非常高兴;而他也因为自己的工作而感到自豪,因为他是在京师的重要部门工作。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友人离别、家乡思念、母亲盼归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京师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厚意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爱子

    读音:ài zǐ

    繁体字:愛子

    英语:fondling

    意思:(爱子,爱子)

     1.宠爱的儿子。
      ▶《左传•宣公二年》:“赵盾请以括为公族,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

  • 慈亲

    读音:cí qīn

    繁体字:慈親

    意思:(慈亲,慈亲)
    慈爱的父母。
      ▶《吕氏春秋•慎大》:“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后多指母亲。
      ▶唐·聂夷中《游子行》:“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

  • 喜爱

    读音:xǐ ài

    繁体字:喜愛

    短语:嗜 耽 爱不释手 好 疼爱 希罕 喜 欣赏

    英语:to like

    意思:(喜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产生好感或兴趣。

  • 霜台

    读音:shuāng tái

    繁体字:霜檯

    解释:1.御史台的别称。御史职司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