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赤霄行》 江中淘河吓飞燕,衔泥却落羞华屋。

江中淘河吓飞燕,衔泥却落羞华屋。

意思:江中淘河吓飞燕,衔泥却落羞华屋。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赤霄行》

全文赏析

诗成后,拈中间赤霄为题。鹤曰:此与《莫相疑行》同是永泰元年作。

  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觗触。赤霄玄圃须往来,翠尾金花不辞辱①。江中淘河吓飞燕②,衔泥却落羞华屋③。皇孙犹曾莲勺困④,卫庄见贬伤其足⑤。老翁慎莫怪少年,葛亮《贵和》书有篇⑥。丈夫垂名动万年,记忆细故非高贤⑦。

  (此诗,亦慨叹世情之意。孔雀、飞燕,借鸟自喻。皇孙、鲍庄,引古自方。末见自负者大,故犯而不校。依两韵分两段。孔雀被触,一事四句。飞燕见吓,一事两句。皇孙、鲍庄,一事一句。文法错综入古。《杜臆》:名垂万年,宁纪细故,此申明不争好恶之意。申涵光曰:《赤霄行》胸中有一段说不出之苦,故篇中皆作借形语。)
①《博物志》:孔雀尾多变色,或红或黄,如云霞无定,人采其尾,有金翠,始生三年尚小,五年而后成,初春乃生,四月后凋与花蕊俱荣衰。《岭南异物志》:交趾郡入网捕孔雀,采其金翠尾,装为扇拂,或全株生截其尾为方物,云生取则金翠之色不减。晋左九嫔《孔雀赋》:擢翠尾之修茎。金花,尾上之色。《易》:“寒泉之食。”《文子》:“兕牛之动以觗触。”《楚辞》:“载赤霄而凌太清。”玄圃,在昆仑山上。②《尔雅》:“鹈、鴮鸅。”注:“今之鹈鹕也。好群飞,入水食鱼,故名鴮鸅,俗呼为淘河。”《庄子》:“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注:“吓,怒而拒物声。”赵曰:燕从江上来,淘河疑其衔鱼,故吓之。③古诗:“生存华屋处。”④《汉·宣帝纪》:帝初为皇曾孙,喜游侠,常困于莲勺卤中。如淳曰:“为人所困辱也。莲勺县,有盐池,纵广十余里,乡人名为卤中。莲音辇。”【钱笺】《元和郡县志》:下邦县东二十三里,有莲勺故城。⑤《左传》:齐国子相灵公以会,高鲍处守。及还,盂子诉之曰:“高鲍将不纳君。”秋刖鲍牵而逐高无咎。仲尼曰:“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⑥《诸葛亮传》:陈寿所上《诸葛亮集》目录,凡二十四篇,《贵和》第十⑦《汉·文帝纪》:“捐细故。”注:“小事也。”阮籍《咏怀》:“细故何足虑,高度跨一世。”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牴触。
赤霄悬圃须往来,翠尾金花不辞辱。
江中淘河吓飞燕,衔泥却落羞华屋。
皇孙犹曾莲勺困,卫庄见贬伤其足。
老翁慎莫怪少年,葛亮贵和书有篇。
丈夫垂名动万年,记忆细故非高贤。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华屋

    读音:huá wū

    繁体字:華屋

    详细释义:华美的房屋。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宋?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 飞燕

    引用解释

    亦作“ 飞鷰 ”。 1.飞翔的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鷰,衔泥巢君屋。”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2.指 汉成帝 赵皇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宫人……学歌舞,号曰 飞燕 。” 南朝 宋 鲍照 《代朗月行》:“鬢

  • 淘河

    读音:táo hé

    繁体字:淘河

    英语:pelican

    意思:鹈鹕的别名。
      ▶《尔雅•释鸟》“鹈,鴮鸅”晋·郭璞注:“今之鹈鹕也。好群飞,沈水食鱼,故名洿泽,俗唿之为淘河。”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