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仲蒙夜坐》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意思:宿鸟惊飞断雁号,只有凭藉幽几静尘劳。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和仲蒙夜坐》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宿鸟惊飞断雁号》是一首描绘冬夜景象并表达诗人心境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寂静和内心的感慨。 首联“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描绘了夜深人静,鸟儿惊飞,孤雁哀号,诗人独自凭倚幽几,远离尘世纷扰的场景。这两句诗以动衬静,突显了夜的寂静和诗人的孤独。 颔联“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则描绘了冬夜的风霜、云雪景象,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大雪。这一联对仗工整,景色苍茫辽远,营造出一种严寒肃杀的气氛。 颈联“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表达了诗人因为寒冷而无法入睡,于是借助茶的力量抵抗寒冷,同时也用酒来驱寒。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严寒中的坚韧和乐观态度。 尾联“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进一步描绘了冬夜的寒冷,灯花老结,砚台结冰,但诗人仍然坚持读书。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问的追求,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不放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冬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坚韧和乐观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问的追求。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静尘

    读音:jìng chén

    繁体字:靜塵

    意思:(静尘,静尘)
    尘土不扬。喻国家平安无事。
      ▶南朝·宋明帝《治兵大雅》:“玉仪振旅,载戢在辰。中虚巾拂,四表静尘。”

    解释:1.尘

  • 宿鸟

    读音:sù niǎo

    繁体字:宿鳥

    意思:(宿鸟,宿鸟)
    归巢栖息的鸟。
      ▶唐·吴融《西陵夜居》诗:“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宋·苏轼《和人回文》诗之四:“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 惊飞

    读音:jīng fēi

    繁体字:驚飛

    意思:(惊飞,惊飞)

     1.受惊而飞。
      ▶宋·戴复古《冬日移舟入峡避风》诗:“棹入黄芦蒲,惊飞白鹭群。”
      ▶明·高启《至吴松江》诗:“忘机旧鸥鸟,相见莫惊

  • 断雁

    读音:duàn yàn

    繁体字:斷雁

    意思:(断雁,断雁)
    亦作“断鴈”。
     失群的雁;孤雁。
      ▶隋·薛道衡《出塞》诗之二:“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鴈声。”
      ▶唐·方干《别从兄郜》诗:“已唿断雁归行

  • 尘劳

    引用解释

    1.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无量寿经》卷上:“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何因动飞轡,暂使尘劳轻。” 明 李贽 《复陶石篑书》:“此观世音菩萨与我此地,赏我此等人,故我得断此尘劳,为今日安乐自在汉耳。”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有境相应行心,有非境不相应行心;若广分别言,则有八万四千尘劳,皆起一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