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遇风愁不成寐》 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

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

意思:马嘶残月落,笳鼓万军营。

出自作者[近代]弘一的《遇风愁不成寐》

全文创作背景

《遇风愁不成寐》是近代诗人弘一的作品,创作于1901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那时,中国正经历着八国联军的侵略,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弘一身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亲眼目睹了国家的破败和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愁绪和悲愤。 在某个夜晚,狂风大作,草木摇动,门窗作响,使得弘一心烦意乱,难以成眠。他披被而坐,触景生情,将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思乡之愁融入诗中,创作出了《遇风愁不成寐》这首五律。 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弘一在经历国家动荡和个人烦扰的情况下,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绪和悲愤。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烛尽难寻梦,春寒况五更。
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
作者介绍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关键词解释

  • 马嘶

    读音:mǎ sī

    繁体字:馬嘶

    英语:nicker

    详细释义:马匹的叫声。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

    造句:<

  • 残月

    读音:cán yuè

    繁体字:殘月

    英语:waning moon

    意思:(残月,残月)
    谓将落的月亮。
      ▶唐·白居易《客中月》诗:“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宋·柳永《

  • 军营

    读音:jūn yíng

    繁体字:軍營

    短语:兵站 营 寨

    英语:barback

    意思:(军营,军营)

     1.军队驻扎处。
      ▶《后汉书•明帝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