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 曾看元臣调鼎鼐,却寻田叟问耕耘。

曾看元臣调鼎鼐,却寻田叟问耕耘。

意思:曾看元我调鼎鼐,但不久田老头问耕耘。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悠悠身世比浮云,白首归来颍水濆》是一首对人生哲理进行深入探讨和富有诗意的表达的诗。它描绘了一位在人生旅途中历经风雨,最终回归故土,与自然和朴素生活重新建立联系的诗人的形象。 首联“悠悠身世比浮云,白首归来颍水濆”,诗人以浮云比喻自己漫长的人生旅程,表达出一种淡然、悠然的态度。这一比喻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他终于在晚年时回到了颍水边,与故乡的土地重新建立联系。 颔联“曾看元臣调鼎鼐,却寻田叟问耕耘”,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曾经关注政治大事,试图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但最终却转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一转变表明诗人对物质世界的追求逐渐淡化,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颈联“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销磨酒百分”,诗人表达了自己一生勤奋读书,用知识充实自己,同时也经历了世事的沧桑和变迁,将所有的事物都抛在了脑后,只有酒成为了生活的伴侣。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淡然处之,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尾联“放浪岂无力外士,尚思亲友念离群”,诗人以“力外士”自况,表示自己虽然放浪形骸,无所拘束,但仍心系亲友,思念离群索居的生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人生哲理的探讨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通过比喻、对比、回忆、描述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物质世界的淡化和对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和谐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诗意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悠悠身世比浮云,白首归来颍水濆。
曾看元臣调鼎鼐,却寻田叟问耕耘。
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销磨酒百分。
放浪岂无力外士,尚思亲友念离群。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元臣

    读音:yuán chén

    繁体字:元臣

    意思:重臣;老臣。
      ▶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当藩垣屏翰之任,有弓矢鈇钺之权,皆国之元臣,天子所左右。”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晋之王导,可谓元臣。”<

  • 耕耘

    读音:gēng yún

    繁体字:耕耘

    短语:佃 耕地

    英语:plowing and weeding

    意思:亦作“耕芸”。
     
     1.翻土除草。亦泛指耕种。

  • 调鼎

    读音:tiáo dǐng

    繁体字:調鼎

    意思:(调鼎,调鼎)

     1.烹调食物。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伊尹与易牙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唐·刘禹锡《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