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 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

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

意思:感叹一夜间啼鸟,花落有遗憾。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

全文创作背景

陈维崧的《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徐渭文的《钟山梅花图》这一画作有关。徐渭文以钟山的梅花为主题创作了这幅画,而陈维崧则以此画为题,与友人一同赋诗。 在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词歌赋来品评画作,抒发情感,表达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陈维崧与友人一同观赏了徐渭文的《钟山梅花图》,被画中的梅花所吸引,因此产生了创作的欲望。 此外,梅花在文学作品中一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坚韧、高洁等,也是文人雅士常常歌咏的对象。陈维崧借此机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梅花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与友人共同品画、吟诗的风雅情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想了解更多,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
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
娇偏怯雨,影落西清。
夹岸亭台,接天歌板,十四楼中乐太平。
谁争赏?
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
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
五陵石马,流水无声。
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
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