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问中使》 胡称使,君不见,吐蕃使者中道亡。

胡称使,君不见,吐蕃使者中道亡。

意思:为什么称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情景吗,吐蕃使者中途死亡。

出自作者[明]李东阳的《问中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犀利的政治讽刺诗,以唐朝的历史背景为基础,揭露了权臣的奸诈和腐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问中使,几日发,长安老臣当死”展现了诗人对于朝廷使者迟迟不来的焦虑,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于长安老臣生死未卜的担忧。这种开篇直接点题的手法,凸显了诗人的急切之情。 接着,“死不难,中使答,言从大梁至,大梁贼耳。” 中使的回答,让人感到了朝廷的混乱和无能,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然后,“胡称使,君不见,吐蕃使者中道亡”诗人借助吐蕃使者中途死亡的事件,对朝廷的外交能力进行了狠狠的讽刺,进一步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无能。 “相臣节度死凤翔,老奸有貌幸不扬。” 这两句诗中的“相臣节度死凤翔”指的是一位宰相在担任节度使时在凤翔去世,而“老奸有貌幸不扬”则是对这位宰相的讽刺,暗指他虽然外表老实,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狡诈的人。 最后,“三年饱食居庙堂,澧州客死非人殃。” 这是对那位宰相生前的生活和死后的评价。诗人用“三年饱食居庙堂”形容他在位期间享受奢华生活,不顾百姓疾苦。而“澧州客死非人殃”则是指他最终在澧州去世,但这并非是天灾人祸,而是他自己的过错所致。 整首诗以唐朝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一位宰相的讽刺,揭露了当时朝廷的腐败和无能,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诗人的笔触犀利,言辞尖锐,让人深感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复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问中使,几日发,长安老臣当死。
死不难,中使答,言从大梁至,大梁贼耳。
胡称使,君不见,吐蕃使者中道亡。
相臣节度死凤翔,老奸有貌幸不扬。
三年饱食居庙堂,澧州客死非人殃。

关键词解释

  • 吐蕃

    读音:tǔ bō

    繁体字:吐蕃

    英语:ancient name for Tibet

    意思: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

  • 中道

    读音:zhōng dào

    繁体字:中道

    英语:middle of the road

    意思:I

     1.半途;中途。
       ▶《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 使君

    读音:shǐ jūn

    繁体字:使君

    英语:honorific fitle of civil governor of a province in ancient China

    意思:I

     1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使者

    读音:shǐ zhě

    繁体字:使者

    短语:大使 行李 使 行使

    英语:emissary

    意思:I
    使唤之人;僕从,佣工。
       ▶《礼记•投壶》:“司射、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