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事赠周子寿二首》 哀弦有余音,为君聊洗耳。

哀弦有余音,为君聊洗耳。

意思:哀弦有余音,为你我洗耳。

出自作者[宋]刘应时的《感事赠周子寿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角度,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表达了诗人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首先,诗中的毛遂和昭君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的故事在诗中得到了象征性的表达。毛遂在赵庭力争,但起初并未引起重视,昭君为了国家的利益远嫁匈奴,却因画工的谗言而受尽屈辱。这两个人物都代表了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奋斗的人,但他们的遭遇却并不总是得到公正的对待。 其次,“取士无取名,名下非真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上对名声和地位的过度追求的批判。在诗人的眼中,真正的士人并不只是追求名声和地位,而是追求真理和正义。他们不追求表面的荣誉,而是追求内心的真实和道德的完善。 再者,“哀弦有余音”这句诗,诗人可能是在借音乐表达一种对人生和社会的悲观看法。音乐虽然有其哀伤的部分,但也有余音绕梁的余韵,这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然而,如果只有哀伤而没有希望,那么生活就会显得单调乏味。 最后,“为君聊洗耳”这句诗,诗人可能是在借此表达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无奈。他愿意像古代的孔子一样,用耳朵接受别人的洗礼,但这种洗礼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深刻思考,对名声、地位、道德、音乐和社会的看法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诗人通过毛遂、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他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展现了他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毛遂处赵庭,囊颖初不起。
昭君在匈奴,画工一夕死。
取士无取名,名下非真士。
哀弦有余音,为君聊洗耳。

关键词解释

  • 有余

    读音:yǒu yú

    繁体字:有餘

    短语:余 出头 强 又 多种 多 开外

    英语:balance in hand

    意思:(有余,有余)

     1.有剩余,

  • 哀弦

    读音:āi xián

    繁体字:哀弦

    意思:(参见哀絃)
    亦作“哀絃”。
     
     1.悲凉的弦乐声。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唐·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

  • 洗耳

    读音:xǐ ěr

    繁体字:洗耳

    意思:
     1.表示厌闻污浊之声。
      ▶《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汉·赵岐注:“乐道守志,若许由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让天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