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信阳军白雪驿》 得罪先朝出粉闱,五原功业有谁知。

得罪先朝出粉闱,五原功业有谁知。

意思:得罪了先朝出粉试,五原功业有谁知道。

出自作者[宋]郑文宝的《过信阳军白雪驿》

全文赏析

得罪先朝出粉闱,五原功业有谁知。 年余放逐无人识,白尽髭须一望时。 这首诗是借咏雪以抒发牢骚,借以表达作者被贬谪放逐的悲愤心情。 首句“得罪先朝出粉闱”,是对自己被贬的缘由加以说明。据《宋史》载:神宗韩绛以母老求归,王安石主张按祖宗成法,不可因母老而归,于是安石与韩绛有隙。王珪首先上疏攻击韩绛为安石所排挤,神宗也倾向了王安石。安石得势后,以“朋党”罪名把韩绛赶出朝廷。韩绛退居之后,王安石又派御史中丞邓绾等赴河东侦察韩绛动静,企图伺机加害。韩绛之子韩缜乘机诬陷其父“谋反”,于是韩绛被削官罢职,放逐颍州(今安徽阜阳),最后死于贬所。王珪、韩缜都是王安石的党羽,是当时朝廷的宠臣。作者却说“得罪先朝出粉闱”,这是反话正说,意思是说朝廷的决策是错误的,而王珪等小人得志则是奸邪小人窃据高位的不公道。 第二句“五原功业有谁知”,表明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苦衷。五原即五原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神宗元丰四年(1081)西夏人侵此城,王安石主张放弃失地,并派范祥到各地去与西夏议和,以保边境安宁。作者主张用兵,并为此次议和而作《上时相议处边事书》,因此触怒了安石派的人,作者也因此被削职放逐。作者在诗中说明自己主张用兵,原是为国家考虑而一片忠心,却因此受到贬斥和放逐,朝廷中竟无人为自己辩白分辩。 三、四句“年余放逐无人识,白雪关头一望时。”表明自己长期被放逐而感到孤寂无聊的心情。“白雪关”即阴山之北的雪中关,这里泛指边关。由于长期被贬,作者感到自己象弃置不用的破履一样无用,又象漂泊在海上的船只一样无归。“一望时”三字意味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对朝廷的怨恨和不满。 这首诗是作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由神宗时的得势而转为失势而被贬谪放逐。作者在诗中运用委婉含蓄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感情,显得不浅露更不俗滥。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在于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而意境深远、格调清新。作者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把生活中的事物巧妙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如“得罪先朝出粉闱”,“白雪关头一望时”等句都是平淡中见奇巧。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手法以突出主题。“五原功业有谁知”一句以西域失地比作自己的政治生涯,而“白雪关”则以边塞风光象征自己长期被弃置边远的处境。这些比喻都贴切自然、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主题思想。 总之,《得罪先朝出粉闱》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格调清新、艺术性强,是王安石的一首优秀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得罪先朝出粉闱,五原功业有谁知。
年余放逐无人识,白雪关头一望时。
作者介绍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郑彦华子。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师事徐铉,仕南唐为校书郎,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其文多见《皇朝文鉴》,《温公诗话》。

关键词解释

  • 五原

    读音:wǔ yuán

    繁体字:五原

    意思:
     1.关塞名。即汉·五原郡之榆柳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汉书•匈奴传下》:“唿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朝三年正月。”
      ▶唐·贾至《出塞曲》:“传道五原

  • 功业

    读音:gōng yè

    繁体字:功業

    短语:业绩 功绩

    英语:achievement

    意思:(功业,功业)

     1.功勛事业。
      ▶《易•繫辞下》:“爻

  • 得罪

    读音:dé zuì

    繁体字:得罪

    短语:唐突 犯 顶撞

    英语:(v) say something that offends sb; have a faux pas

    意思:

  • 先朝

    读音:xiān cháo

    繁体字:先朝

    意思:
     1.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
      ▶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濮安懿王,当准先朝封赠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