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事》 戴笠蓑衣雨,犹怜李少卿。

戴笠蓑衣雨,犹怜李少卿。

意思:戴斗笠蓑衣雨,就像可怜李少卿。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书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战争和人生的感慨。通过对五月逋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深忧虑;借马、舟、奏书、戴笠蓑衣雨等意象,表达了对从军战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李少卿的怜悯,暗示了诗人对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首句“逋亡今五月,百感若为情”,诗人以五月逋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百感交集。逋亡,即逃亡在外的人,五月是逃亡的高发期,诗人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对战争和生活的深深忧虑。 “马借从军没,舟疑破浪轻”这两句,诗人通过描绘战马和舟船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从军战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战马借指从军战士,诗人用“借”字,表达了战士们被迫从军,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无奈和痛苦;舟疑破浪轻则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勇敢面对战争的敬意和对他们能够早日回家的期盼。 “奏书无路达,故里有谁耕”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无情和战争后土地荒芜的景象的深深忧虑。奏书无路达,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使诗人无法向朝廷传达战况;故里有谁耕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后土地荒芜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戴笠蓑衣雨,犹怜李少卿”,诗人以戴笠蓑衣雨的形象为象征,表达了对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的深深同情。李少卿是汉朝的一位将军,因战乱而失去了家人,但仍然坚持战斗。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五月逋亡、战马、舟船、奏书、土地荒芜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人生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李少卿等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和敬意。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逋亡今五月,百感若为情。
马借从军没,舟疑破浪轻。
奏书无路达,故里有谁耕。
戴笠蓑衣雨,犹怜李少卿。
作者介绍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少卿

    读音:shǎo qīng

    繁体字:少卿

    意思:
     1.官名。大卿的副职。
      ▶《左传•昭公三十年》:“我先大夫印段实往,敝邑之少卿也。”
     
     2.官名。
      ▶北魏·太和时所设官名,北齐时为

  • 蓑衣

    读音:suō yī

    繁体字:蓑衣

    短语:夹克 紧身衣 雨披 红衣 救生衣 寿衣 嫁衣 球衣 毛衣 雨衣 防弹衣 浴衣 风衣

    英语:coir raincoat

    意思

  • 戴笠

    读音:dài lì

    繁体字:戴笠

    意思:戴斗笠。形容清贫。
      ▶宋·孔平仲《送张天觉》诗:“万事儵忽如疾风,莫以乘车轻戴笠。”
      ▶清·毛奇龄《定交诗为胡以宁方中通堵凤蒸》:“担簦同汗漫,戴笠自寒温。”参见“戴笠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