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顿纲极详延,果见鸿风颂得贤。
意思:国家在纲极详细延,果然看到鸿风颂得到贤才。
出自作者[宋]余靖的《送苏祠部通判洪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天家顿纲极详延,果见鸿风颂得贤。庭拜外官聊试治,史分新策入编年。江淹赋笔虽伤别,郭泰归舟只恐仙。南国勿思终计最,蓬丘番直即和铅》,我尝试着进行赏析。
首先,这首诗的用词和韵脚都十分讲究,可以看出诗人的用心。每一句都似乎在讲述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又似乎与朝廷的政治生活有关。
首句“天家顿纲极详延”,诗人以宫廷的礼仪开始,描绘出一种庄重而严谨的氛围。这里的“天家”是对皇帝的尊称,“纲”是指朝廷的规章制度,“详延”则表示皇帝对人才的热烈欢迎。
“果见鸿风颂得贤”一句,诗人表达了期待和希望,希望朝廷能够发现并重用贤能之士。这里的“鸿风”可以理解为广大的风气,是对朝廷政策的赞美,“颂得贤”则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期待。
“庭拜外官聊试治”一句,描绘了诗人自己被任命为地方官后的心情。庭拜,即在大殿中接受任命,这象征着诗人地位的提升和责任的加重。外官,即地方官,诗人以此为起点,尝试治理地方事务。
“史分新策入编年”一句,描绘了诗人对历史的新思考和新策略。这里的“史”可以理解为历史学,“新策”则表示诗人对治理的新思考,“入编年”则表示这些新策将被纳入历史记录中。
“江淹赋笔虽伤别”一句,诗人以江淹的赋笔自比,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伤别”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也暗示了离别之后的期待和希望。
“郭泰归舟只恐仙”一句,诗人以郭泰比拟自己,表达了对归乡的期待和向往。“只恐仙”一词,既有对归乡的向往,也有对未知的担忧和恐惧。
最后两句“南国勿思终计最,蓬丘番直即和铅”,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决心和信心。“南国勿思”暗示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认识和接受,“终计最”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而“蓬丘番直即和铅”则暗示了诗人将积极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和决心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朝廷中的经历和对未来的规划,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韵脚工整、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