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楼诗二十首·橘园》 惧同枳棘愁迁徙,每抱馨香委照临。

惧同枳棘愁迁徙,每抱馨香委照临。

意思:害怕同枳棘愁迁移,每次抱着馨香将光临。

出自作者[唐]李绅的《新楼诗二十首·橘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橘园并赞美橘子坚韧品质的诗。首联“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描绘了清晨的江城,雾气渐渐消散,轻霜降临,园中的橘子渐渐成熟,变成了金黄色。这一联通过描绘环境,为整首诗铺垫了清冷的氛围,并引出了橘子的主题。 颔联“朱实摘时天路近,素英飘处海云深。”进一步描绘了橘子的形象和生长环境。朱实的橘子在采摘时,仿佛靠近天边,素雅的花瓣飘落的地方,海云深深。这一联通过具体的描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橘子的诱人形象和生长环境的优美。 颈联“惧同枳棘愁迁徙,每抱馨香委照临。”中,诗人表达了橘子与枳棘同类的忧虑,以及每次带着馨香委屈地临风自怜的情感。这一联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橘子以情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橘子的内心世界。 尾联“怜尔结根能自保,不随寒暑换贞心。”则是诗人对橘子的赞美和惋惜。诗人怜惜橘子能够自我保护,不随着寒暑改变坚贞的心。这一联通过赞美橘子的坚韧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橘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屈精神的崇敬和追求。同时,通过拟人的手法,让橘子具有了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
朱实摘时天路近,素英飘处海云深。
惧同枳棘愁迁徙,每抱馨香委照临。
怜尔结根能自保,不随寒暑换贞心。
作者介绍 李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照临

    引用解释

    1.照射到。《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汉 焦赣 《易林·巽之井》:“昊天白日,照临我国。” 冰心 《寄小读者》三:“朝阳极光明的照临在无边的整齐青绿的田畦上。”

    2.从上面照察。比喻察理。《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郑玄 笺:“照临下土,喻王者当察理天下之事也。” 唐 杜甫 《风疾舟中

  • 馨香

    读音:xīn xiāng

    繁体字:馨香

    短语:芬芳 芳香

    英语:fragrance

    意思:
     1.散播很远的香气。
      ▶《国语•周语上》:“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 迁徙

    读音:qiān xǐ

    繁体字:遷徙

    短语:

    英语:to migrate

    意思:(迁徙,迁徙)

     1.犹变化。
      ▶《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

  • 枳棘

    引用解释

    1.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王逸 注:“以言贱弃君子而育养小人。”《文选·左思<咏史>》:“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吕向 注:“枳棘,有刺之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