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吊岳飞诗》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意思:匹马吴江谁着鞭子,只有公捋袖伸臂独自争先。

出自作者[宋]胡铨的《吊岳飞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英勇的将军,他独自奋勇争先,领导军队抵御外敌,保卫国家安全,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首句“匹马吴江谁著鞭”,诗人以匹马独行的形象起笔,表达了对这位将军的敬仰之情。匹马象征着孤独和勇猛,而吴江则暗示了这位将军在江边指挥军队的场景。接下来的“惟公攘臂独争先”则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英勇和决断力,他毫不畏惧地站在最前线,引领军队冲锋陷阵。 “张皇貔貅三千士”描绘了军队的壮观景象,貔貅是一种勇猛的猛兽,常用来比喻勇猛的军队。三千士则代表了军队的数量之多,而“张皇”一词则表达了军队的紧张和激昂情绪。 “搘拄乾坤十六年”则描述了这位将军领导军队抵御外敌,保卫国家安全的过程。这段时间漫长而艰辛,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人物,国家才能安然度过危机,保持稳定。 接下来的“堪悯临淄功未就”和“不知钟室事何缘”表达了对将军未能完成临淄之功的遗憾和惋惜。临淄是诗人的故乡,诗人对故乡的安危深感忧虑,而将军未能完成这项任务,也让人感到痛心。 最后,“石头城下听舆论,百姓颦眉亦可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关注和对将军的敬仰之情。在石头城下听闻百姓的哀声,诗人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和无奈,而将军的英勇行为也让他们感到敬仰和感激。 整首诗通过对将军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担忧。诗中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动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论,百姓颦眉亦可怜!
作者介绍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

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他招募乡丁,助官军捍御金军。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后,内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复任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晚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攘臂

    读音:rǎng bì

    繁体字:攘臂

    英语:push up one\'s sleeves and bare one\'s arms

    意思:
     1.捋起衣袖,伸出胳膊。常形容激奋貌。
      ▶《

  • 吴江

    读音:wú jiāng

    繁体字:吳江

    意思:(吴江,吴江)

     1.吴淞江的别称。
      ▶《国语•越语上》“三江环之”三国·吴·韦昭注:“三江:吴江、钱唐江、浦阳江。”
      ▶宋·毛滂《过吴淞江》诗:“

  • 争先

    读音:zhēng xiān

    繁体字:爭先

    短语:先下手为强 争先恐后 先发制人 先声夺人

    英语:try to be the first

    意思:(争先,争先)

  • 匹马

    读音:pǐ mǎ

    繁体字:匹馬

    意思:(匹马,匹马)
    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
      ▶《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于清渭之上,南面而朝单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