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卧病》 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

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

意思:倦睡意愚昧,强说声幽柔。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卧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贫穷和疾病中挣扎的痛苦经历。诗中描绘了作者床铺破旧,肌肤被春色烧伤,时餐苦咽,寝意蒙昧,有泪不敢流等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首联“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直接点明作者贫穷和疾病的现状,作者感到羞耻,因为床铺上没有新衣服可穿。这表达了作者对贫穷和疾病的无奈和痛苦。 颔联“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痛苦。肌肤被春色烧伤,时餐苦咽,表达了作者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颈联“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描述了作者疲倦的睡眠和艰难的说话,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痛苦和无奈。 尾联“承颜自俯仰,有泪不敢流。”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愧疚和孝顺之情。作者因为贫穷和疾病而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内心充满了愧疚和痛苦。 最后一句“默默寸心中,朝愁续莫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只能默默承受,无法摆脱困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贫穷和疾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通过描绘作者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以及对父母的愧疚和孝顺之情,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反思。这首诗的文字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
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
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
承颜自俯仰,有泪不敢流。
默默寸心中,朝愁续莫愁。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蒙昧

    读音:méng mèi

    繁体字:蒙昧

    短语:稀里糊涂 昏庸 晕头转向 昏聩 蒙头转向 暗

    英语:obscuration

    意思:(参见濛昧,矇昧)

     1

  • 言声

    引用解释

    作声;吭声。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小水 心跳着,不言声。” 杨朔 《雪花飘飘》:“老羊倌没言声。” 刘绍棠 《青枝绿叶》六:“ 满囤 不言声,蹲在道边发愣。”

    读音:yán shēng

  • 幽柔

    读音:yōu róu

    繁体字:幽柔

    意思:
     1.低微柔弱。
      ▶唐·孟郊《卧病》诗:“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
     
     2.幽雅柔美。
      ▶唐·皮日休《桃花赋》:“或幽柔而旁午,或撦冶而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