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有感》 孤学有谁同慷慨,独愁无地重徘徊。

孤学有谁同慷慨,独愁无地重徘徊。

意思:我学校有谁同慷慨,独自愁没有地方重徘徊。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有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在仕途上不得志,漂泊无依的感慨。 首句“吏隐两非空百感,涂穷浪迹亦何哉”,直接点明了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于仕途沉浮的深深无奈。这里的“吏隐”并非单纯指为官和隐居,而是隐含着作者对于人生道路的深深思考。他既不能像那些隐士一样远离尘世,又不能像那些在朝为官的人一样施展自己的才华。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感到百感交集,痛苦不堪。而“涂穷浪迹”则进一步说明了这种困境,表达了他对于仕途的失望和无奈。 “波涛远引月华去,风雨常将月色来”这两句则描绘了作者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寓含着他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他像那波涛中的一叶小舟,被命运的波涛推向远方,不知道未来会带他去向何方。而风雨和月色则象征着生活的无常和不确定性,他常常在风雨中度过,而月色则时而降临,时而离去,让他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孤学有谁同慷慨,独愁无地重徘徊”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愁。他感到自己的学识无人可以分享,自己的忧愁也无地可以倾诉。这种孤独和无助让他感到深深的痛苦。 最后两句“谩谈景德祥符际,几许辞源赋八哀”则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他对于过去的美好时光怀念不已,而对于当前的困境则感到深深的无奈。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默默地怀念那些过去的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失望和无奈,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孤独的忧虑。它是一首充满着深深情感和思考的诗篇,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吏隐两非空百感,涂穷浪迹亦何哉。
波涛远引月华去,风雨常将月色来。
孤学有谁同慷慨,独愁无地重徘徊。
谩谈景德祥符际,几许辞源赋八哀。
作者介绍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无地

    读音:wú dì

    繁体字:無地

    意思:(无地,无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战国策•赵策三》:“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
      ▶《淮

  • 慷慨

    读音:kāng kǎi

    繁体字:慷慨

    短语:慷 慨然 侠义

    英语:generous

    意思:
     1.情绪激昂。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

  • 徘徊

    读音:pái huái

    繁体字:徘徊

    短语:犹豫不决 迟疑不决 裹足不前 游移 举棋不定 动摇 踌躇不前 优柔寡断 犹疑 瞻前顾后

    英语:linger

    意思:<

  • 孤学

    读音:gū xué

    繁体字:孤學

    意思:(孤学,孤学)

     1.将要失传的学问。
      ▶《汉书•礼乐志》:“守习孤学,大指归于兴助教化。”
      ▶《后汉书•陈元传》:“左氏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

  • 地重

    读音:dì zhòng

    繁体字:地重

    意思:地利富厚。
      ▶《管子•侈靡》:“地重人载,毁敝而养不足,事末作而民兴之,是以下名而上实也。”
      ▶《史记•货殖列传》:“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故其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