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仁寿县治新开小轩以琴中趣名之用趣字韵赋之》 调此方寸微,物物尽和豫。

调此方寸微,物物尽和豫。

意思:调这方寸微,一切都和参与。

出自作者[宋]郭印的《仁寿县治新开小轩以琴中趣名之用趣字韵赋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与琴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琴的深深热爱和对其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 首先,“渊明识琴心,徽弦总不具”,诗人以陶渊明比喻自己,表达出对琴的深刻理解。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自然清新,与琴的静谧、和谐相得益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琴的热爱,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抚弄琴弦,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真趣。 “杳然太古音,充满一切处”,这两句诗描绘了琴声的深远和广泛,仿佛太古的声音充满了每一个角落。这表达了琴声的无限可能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吾今琴亦亡,至乐随所寓”,诗人表示即使失去了琴,他也能在任何地方找到快乐,这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琴的热爱和依赖。 “调此方寸微,物物尽和豫”,这句诗表达了琴声能够调和万物,使万物都感到和谐和愉悦。这是对琴声力量的赞美,也是对琴艺术的极高评价。 “一奏万化熙,再奏九功叙”,这两句诗描绘了琴声的神奇效果,一奏就能使万物繁荣,再奏就能使各种功能得以有序运行。这进一步强调了琴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最后,“俗耳恐难喻,单父不下堂”,这句诗表达了琴声的美妙和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特点,即使是最普通的耳朵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使人无法离开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琴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深热爱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它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渊明识琴心,徽弦总不具。
兴发时抚弄,悠然得真趣。
杳然太古音,充满一切处。
吾今琴亦亡,至乐随所寓。
调此方寸微,物物尽和豫。
一奏万化熙,再奏九功叙。
大声越宫商,俗耳恐难喻。
单父不下堂,阳春被黎庶。

关键词解释

  • 方寸

    读音:fāng cùn

    繁体字:方寸

    短语:肺腑 心 心神 寸心 心田 良心 胸 衷 心地 心里 心肠 心目 私心 心房 心弦 心迹 心头 内心 中心 心灵 心曲

    英语:he

  • 物物

    读音:wù wù

    繁体字:物物

    英语:all things

    意思:
     1.指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
      ▶《庄子•在宥》:“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成玄

  • 微物

    读音:wēi wù

    繁体字:微物

    意思:
     1.细小的东西;小的生物。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昔嘉量微物,盘盂小器

  • 和豫

    引用解释

    1.犹安乐。《庄子·德充符》:“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兑。” 成玄英 疏:“体穷通,达生死,遂使所遇和乐,中心逸豫。” 明 胡应麟 《诗薮·宋上》:“ 宣庙 好文,海内和豫。”

    2.安康;安适。 宋 李纲 《乞推广孝思益修军政札子》:“ 道君太上皇帝 久违和豫,厌世升遐。”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考异》:“夫何菲凉,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