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桑秦氏女》 独怜倾国貌,不负早莺春。

独怜倾国貌,不负早莺春。

意思:只有可怜全国面貌,不辜负早莺春。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采桑秦氏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采桑女美貌和生活的诗歌,充满了赞美和怜爱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南陌采桑出,谁知妾姓秦”描绘了一个在南方田陌上采桑的女子,以“谁知妾姓秦”来引出这个女子的身份和故事,让读者对这个女子产生好奇和期待。 接下来,“独怜倾国貌,不负早莺春”赞美了女子的美貌,用“倾国”来形容她的美丽,足以让国家倾倒。同时,用“不负早莺春”来表达她的青春美丽与春光相得益彰。 “珠履荡花湿,笼钩折桂新”这两句描绘了女子采桑的具体情景,珠履荡漾在湿润的花丛中,笼钩折下新鲜的桂枝,形象生动,如诗如画。 最后,“使君那驻马,自有侍中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采桑女子的尊重和赞美,意思是即使君主来此驻马,也只会看到她的美貌,而忽略了其他的人。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通过描绘采桑女的外貌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赞美和尊重。同时,诗人也借助这个形象,展示了生活的美好和丰富多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陌采桑出,谁知妾姓秦。
独怜倾国貌,不负早莺春。
珠履荡花湿,笼钩折桂新。
使君那驻马,自有侍中人。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莺春

    读音:yīng chūn

    繁体字:鶯春

    意思:(莺春,莺春)
    春日。以莺鸟于此时飞鸣,故称。
      ▶唐·郑谷《多情》诗:“莺春雁夜长如此,赖是幽居近酒家。”

    解释:1.春日。以莺鸟

  • 独怜

    读音:dú lián

    繁体字:獨憐

    意思:(独怜,独怜)

     1.特别喜爱;特别哀怜。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金·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一:“

  • 倾国

    读音:qīng guó

    繁体字:傾國

    意思:(倾国,倾国)

     1.倾覆邦国。
      ▶《晏子春秋•谏上十》:“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婴不敢受命。”
      ▶《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下辩士也,所居倾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