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城子·夕阳低尽柳如烟》 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

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

意思:怎么得人如天上月,虽然暂时缺,有时候圆。

出自作者[宋]周紫芝的《江城子·夕阳低尽柳如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柳树、平川、霜月等景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 首句“夕阳低尽柳如烟。淡平川。”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的景象,柳树在夕阳的映照下,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如烟一般朦胧。接着,“淡平川”则以平旷的平原为背景,进一步衬托出夕阳的余晖和远山的轮廓。 “断肠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这里的“断肠天”是一个象征,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孤独。在霜月下,作者感到更加孤独和凄凉,这使得他无法忍受这种情绪,只能默默承受。 “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自己能像天上的月亮一样,虽然有时会缺损,但总会有团圆的时候。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接下来的“断云飞雨又经年。”和“思凄然。泪涓涓。”描绘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让他感到凄凉和悲伤,眼泪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最后,“且做如今,要见也无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无奈和无助。他知道自己无法见到远方的亲人,只能默默地思念他们,这种痛苦让他感到无助和失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柳树、平川、霜月等景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同时,它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夕阳低尽柳如烟。
淡平川。
断肠天。
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
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
断云飞雨又经年。
思凄然。
泪涓涓。
且做如今,要见也无缘。
因甚江头来处雁,飞不到,小楼边。
作者介绍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

关键词解释

  • 暂缺

    读音:zàn quē

    繁体字:暫缺

    造句:

  • 天上

    读音:tiān shàng

    繁体字:天上

    英语:celestial

    意思: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
    天上

  • 有时

    读音:yǒu shí

    繁体字:有時

    短语:奇迹 有时候 偶发

    英语:sometimes

    意思:(有时,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
      ▶《

  • 怎得

    读音:zěn de

    繁体字:怎得

    意思:I
    犹安得,怎么能够得到。
       ▶宋·周邦彦《还京乐》词:“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
    II
    怎么,如何。
       ▶《红楼梦》第三三回:“既说不知,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