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庐兼有人伦)》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意思:自己可以完成独自前往,何必武陵源。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庐兼有人伦)》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虚静的庭院和一位才子在秋天的茅屋中沉思的场景。 首联“虚院野情在,茅斋秋兴存。”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庭院,野趣盎然,而秋天的茅屋则引发了诗人的感慨。这两句诗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场景,为接下来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颔联“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这两句诗是对这位才子的赞美。他虽然出身于高门,但并不因此自傲,反而谦逊地追求下位,这种高尚的品格令人敬佩。 颈联“乃继幽人静,能令学者尊。”描绘了这位才子在幽静的环境中,能够让学者对他产生敬意。这进一步突出了他的学识渊博和人格魅力。 接下来的两联“江山归谢客,神鬼下刘根。”则通过描绘谢客和刘根的故事,进一步展示了这位才子的魅力。他像谢客一样拥有广大的影响力,像刘根一样具有神奇的力量。 最后两联“阶树时攀折,窗书任讨论。”描绘了他在庭院中攀折阶树,在窗边讨论书本的场景。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他的闲适和淡泊名利。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才子在秋天的茅屋中沉思的场景,表达了对这位才子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宁静、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虚院野情在,茅斋秋兴存。
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
乃继幽人静,能令学者尊。
江山归谢客,神鬼下刘根。
阶树时攀折,窗书任讨论。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武陵源

    引用解释

    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载: 晋 太元 中, 武陵 渔人误入 桃花源 ,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復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唐 宋之问 《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 武陵源 。” 唐 李白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自堪

    读音:zì kān

    繁体字:自堪

    意思:自己能胜任,能忍受。
      ▶《晋书•隐逸传•谯秀》:“吾气力犹足自堪,岂以垂朽之年累诸君也。”
      ▶唐·黄滔《旅怀》诗:“萧飒闻风叶,惊时不自堪。”
      ▶《新五代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