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 通宵纵饮烧银烛,搀早催开唤玉箫。

通宵纵饮烧银烛,搀早催开唤玉箫。

意思:通宵狂饮烧银烛,掺早催开叫箫。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二月十八日过梅庵追怀主人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犹记寻梅负酒瓢》是一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通过对当时寻梅、饮酒、赏花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易老的感慨。 首句“犹记寻梅负酒瓢”中,“寻梅”指的是寻找梅花,与“酒瓢”相结合,暗示了当时的生活状态是寻梅、饮酒,而“负”字则表达了当时的生活是有些许艰辛的。 “当时宾主正丰标”一句中,“宾主”指的是诗人与朋友们,“丰标”则是指他们的风度、品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朋友们一起寻梅、饮酒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通宵纵饮烧银烛,搀早催开唤玉箫”两句诗描绘了当时喝酒的场景,使用了“银烛”、“玉箫”等意象,表达了当时生活的奢华和快乐。 “摘艳人亡谁共赏”和“戴花翁在老无憀”两句诗则表达了对人生易老的感慨。其中,“摘艳人亡”指的是过去的朋友们现在已经不在了,“戴花翁在老无憀”则是指诗人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摘花、饮酒,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两句“重来只是新华表,不忍攀枝更折条”中,“新华表”指的是新的美好时光,“不忍攀枝更折条”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犹记寻梅负酒瓢,当时宾主正丰标。
通宵纵饮烧银烛,搀早催开唤玉箫。
摘艳人亡谁共赏,戴花翁在老无憀。
重来只是新华表,不忍攀枝更折条。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通宵

    读音:tōng xiāo

    繁体字:通宵

    英语:overnight

    意思:整夜。
      ▶唐·丁仙芝《京中守岁》诗:“守岁多然烛,通宵莫掩扉。”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佟觭角》:“家人环

  • 烧银

    读音:shāo yín

    繁体字:燒銀

    意思:(烧银,烧银)

     1.燃点银灯。
      ▶南朝·梁·戴暠《月重轮行》:“浮川疑让璧,入户类烧银。”
      ▶闽·徐夤《灯花》诗:“点蜡烧银却胜栽,九华红艳吐玫瑰

  • 玉箫

    读音:yù xiāo

    繁体字:玉簫

    意思:(玉箫,玉箫)

     1.玉制的箫或箫的美称。
      ▶《晋书•吕纂载记》:“即序胡·安据盗发张骏墓,见骏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箫。”
      ▶南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