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且。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且。
意思:
夜深忽然自己睡,倦极不明智而且。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泊舟番君湖时,经历风雨至半夜,终于逢得顺风,湖面波光粼粼,天地豁然开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泊舟番君湖,风雨至夜半”描绘了诗人泊舟湖上的场景,风雨交加,夜半寂静,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而“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则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出路,安于现状的内心感受。 随后,诗人通过“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来表达在孤独和忧愁中忍耐叹息的情绪。然而,在长久的沉思之后,诗人终于安然入睡,表现出一种倦极而眠的状态。 之后,“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描绘了诗人被舟人唤起,顺风而行,快节奏的行船场景,形象生动。而“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则表现了湖面波澜不惊,如镜般平静的画面。 “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一句,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云开雾散,帆篷满胀的景象,形象生动。而“天如琉璃锺,下覆水晶碗”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清澈和湖面的晶莹。 诗人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光阴如金汁泻地,日月如银柱贯穿天地的深邃意境。而“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美景。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天地广阔的感悟,而“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则表现了诗人身临其境,漫游天际的遐想。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游览倦怠后自归的心情,并非因为猿鹤的怨恨,而是一种自然的归宿。整首诗意境深远,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
相关句子
却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
--
出自《行香子·玉殿琼楼》作者:[元]明本
不知阴阳,不知天地。
--
出自《不知吟》作者:[宋]邵雍
不知人情,不知物理。
--
出自《不知吟》作者:[宋]邵雍
飞鸟不知穴,山鹿不知流。
--
出自《次韵子瞻题薛周逸老亭》作者:[宋]苏辙
不会无不会,不知无不知。
--
出自《偈十首》作者:[宋]释正觉
修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
--
出自《中岩文老和予游字韵见寄用韵为报》作者:[宋]晁公溯
夜久魂
--
出自《春月》作者:[唐]元稹
夜久孤灯荧。
--
出自《子瞻尚书惠涵星砚月石风林屏作歌以送之赋十》作者:[宋]范祖禹
夜久轻寒透。
--
出自《点绛唇·绿萼冰花》作者:[宋]蔡伸
夜久众星没。
--
出自《古风其三十二》作者:[唐]李白
夜久兰膏烬。
--
出自《醉春风·陌上清明近》作者:[宋]无名氏
夜久膏既竭。
--
出自《秋夜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夜久寂无人。
--
出自《菩萨蛮·溶溶花月天如水》作者:[宋]张孝祥
阴宿忽自开,秦川一半明。
--
出自《栾游原》作者:[宋]李复
今日登高阁,三休忽自悲。
--
出自《登总持寺阁》作者:[唐]耿湋
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
--
出自《寒江吟》作者:[唐]孟郊
临窗忽自笑,诗思又相关。
--
出自《病中作》作者:[宋]陆游
鸟语如相命,鱼浮忽自惊。
--
出自《舍傍晚步》作者:[宋]陆游
中夜忽自悟,感慨若有神。
--
出自《再和实之喜雨呈正之》作者:[宋]黄榦
半夜忽自落,东风竟不知。
--
出自《雪花》作者:[宋]仇远
枕上忽自笑,历历见未尝。
--
出自《续梦》作者:[宋]仇远
望极不来芳信断。
--
出自《蝶恋花·腊雪初销梅蕊绽》作者:[宋]欧阳修
野人坐官曹,兹意极不浅。
--
出自《种兰》作者:[宋]薛季宣
虽无桃李颜,风味极不浅。
--
出自《戏咏蜡梅二首》作者:[宋]黄庭坚
病多唯纵酒,静极不思山。
--
出自《与刘象正字》作者:[唐]贯休
别离俱报主,路极不为赊。
--
出自《送客归振武》作者:[唐]李益
顺贤冲与质,桓灵极不君。
--
出自《历代诗·东汉》作者:[宋]杨简
辰极不改北,沧溟日输东。
--
出自《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作者:[宋]李廌
村童习识之,拍手知且呼。
--
出自《江侯邀予作山水书以赠之》作者:[宋]王当
亦知且具衲子供,浇淋蔬笋供一啜。
--
出自《杜如篪屡督烹茶仍作诗次其韵》作者:[宋]冯时行
诗句原文
泊舟番君湖,风雨至夜半。
求济敢自必,苟安固所愿。
孤愁知无益,暂忍复永叹。
夜久忽自睡,倦极不知且。
舟人呼我起,顺风不容缓。
半篙已湖心,一叶恰镜面。
仰见云衣开,侧视帆腹满。
天如琉璃锺,下覆水晶碗。
波光金汁泻,日影银柱贯。
康山杯中蛭,庐阜帆前幔。
豁然地无蒂,渺若海不岸。
是身若虚空,御气游汗漫。
初忧触危涛,不意拾奇观。
近岁六暄凉,此水三往返。
未涉每不宁,既济辄复玩。
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不知
读音:
拼音:
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不知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