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因梦有悟》 一夕三改变,梦心不惊疑。

一夕三改变,梦心不惊疑。

意思:一夕三改变,梦心不惊疑问。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因梦有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梦境和友情的诗。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同时探讨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开头两句“交友沦殁尽,悠悠劳梦思。”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悲痛和思念之情。接下来,“平生所厚者,昨夜梦见之。”说明了诗人梦到了已故的友人,引出了下面的梦境描写。 在梦中,诗人与友人一起饮酒、下棋,这些场景生动描绘了他们过去的交往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接着,诗人描写了梦中遇到的三位友人,分别是韦尚书、李侍郎和崔常侍。他们的身份和神态各不相同,但都在梦中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梦中的场景和人物不断变化,但诗人并没有感到惊讶或疑惑,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有深刻的认识。最后,诗人通过引用竺乾师的理论,表达了对生命的看法和追求智慧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思考。通过梦境的描写,诗人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交友沦殁尽,悠悠劳梦思。
平生所厚者,昨夜梦见之。
梦中几许事,枕上无多时。
款曲数杯酒,从容一局棋。
[棋酒皆梦中所见事。
]初见韦尚书[弘景],金紫何辉辉。
中遇李侍郎[建],笑言甚怡怡。
终为崔常侍[玄亮],意色苦依依。
一夕三改变,梦心不惊疑。
此事人尽怪,此理谁得知。
我粗知此理,闻于竺乾师。
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
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惊疑

    引用解释

    惊讶疑惑。 南朝 宋 鲍照 《伤逝赋》:“忽若谓其不然,自惆悵而惊疑。”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一家惊疑,不为之信。”《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领三千兵于山中险要去处,多立旌旗,以壮我兵之声势,令敌人惊疑。” 王统照 《春雨之夜·湖畔儿语》:“在这日黄昏的冷清清的湖畔,忽然遇到他,怎不使我惊疑。”

  • 改变

    读音:gǎi biàn

    繁体字:改變

    短语:转 移 改 转移 切变 反

    英语:to change

    意思:(改变,改变)

     1.变化,事物产生显着的差别

  • 一夕

    读音:yī xī

    繁体字:一夕

    意思:
     1.一夜。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刘向《九叹•逢纷》:“思南郢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