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常州感慈邦长老》 霹雳一声龙破柱,此中何处有裴休。

霹雳一声龙破柱,此中何处有裴休。

意思:霹雳一声龙破柱,这里有什么地方有裴休。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赠常州感慈邦长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禅宗的哲理和生活态度。首句“君不见大通方丈空无物,亦不拈椎并竖拂。”描绘了禅宗修行的场所,大通方丈,空旷无物,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或法器,体现了禅宗的简朴和清静。 “本原自性未出喉,已向顶门遭一咄。”这句话强调了禅宗的顿悟之理,意指本原自性还未完全表达,就已经受到了顶门的一击,暗示着禅宗的顿悟是瞬间发生的,不需要语言或行为的修饰。 “感慈神骏渥洼流,壁上高僧莫遣酬。”这句话中的“感慈神骏”形容一种慈悲而神圣的状态,“渥洼流”则形象地描绘出这种状态的流动和充盈。而“壁上高僧莫遣酬”则表现了禅宗的不二法门,不需要用言语或行动来回应或解释。 最后的“霹雳一声龙破柱,此中何处有裴休。”则以霹雳和龙破柱的形象来描绘禅宗的顿悟之力,强大而瞬间改变一切。而“此中何处有裴休”则表达了顿悟后,一切旧有的观念和束缚都已经消失,达到了自由无碍的境界。 整首诗充满了禅宗的哲理和意象,通过形象的描绘和象征,表达了禅宗的修行态度和顿悟之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不见大通方丈空无物,亦不拈椎并竖拂。
本原自性未出喉,已向顶门遭一咄。
感慈神骏渥洼流,壁上高僧莫遣酬。
霹雳一声龙破柱,此中何处有裴休。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霹雳

    读音:pī lì

    繁体字:霹靂

    英语:firebolt

    意思:(霹雳,霹雳)

     1.响雷,震雷。
      ▶汉·枚乘《七发》:“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