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渠谱入旁观录,四马如何挽得回。
意思:被他谱入旁边观察记录,四匹马怎么拉得回。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题沈子寿旁观录》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趣味的诗。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逢遇友人沈竹斋的场景,传达了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
首句“逢著诗人沈竹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沈竹斋的相遇,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又引发了读者对两人交谈内容的好奇。
次句“丁宁有口不须开”则表达了诗人对沈竹斋的劝诫,意在告诉他,有些情况下,沉默比言语更为明智。这里的“丁宁”是嘱咐、告诫的意思,而“有口不须开”则直接点出了在某些场合,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句“被渠谱入旁观录”进一步展示了这种态度的来源,似乎是因为沈竹斋的某些言辞或行为被其他人记录在了“旁观录”中,成为了旁观者观察和评论的对象。这里的“渠”是指沈竹斋。
最后一句“四马如何挽得回”则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言语一旦说出,就如同四马难挽的疾驰之车,难以收回。这里的“四马”形象地描绘了言语的力量和难以控制的特性。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沈竹斋的交往,传达了“慎言”的人生智慧,告诫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比轻率发言更为明智,因为一旦言语出口,就难以收回。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人际关系和言论传播的敏锐观察,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和现实意义。